■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全行业员工总数达300万人;快递企业日均服务达2.8亿人次,相当于每天5个人中有1人在使用快递服务。
■目前,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超过美、日、欧发达经济体之和,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
■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快递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分拣、托运、装车……在北京海淀万柳东路20号,院内快递网点200多人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忙碌。一辆辆满载包裹的三轮车像出海的渔船,四散各处,夜晚才能“归港”。
2004年,叶长林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快递员。15年间,他从“快递小哥”变成了这个快递网点的负责人。“当时,我们只有十几个人,负责了整个中关村区域的快件收派。现在200多个派送员,日均30000票的进出港量,配送区域却已经缩小到当年的四分之一。”
叶长林说,近些年快递业快速发展,快件密度越来越大,同样一个业务员配送的区域则是越来越小。“原先可能一个人配送一条街,到后来配送几个小区,再往后可能是一栋楼、一个商城,甚至是一层楼。”
新中国成立70年,快递业诞生至今,也走过了40载。从纯人力肩扛手提的“苦力活”,到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的“人机协作”;从农民工创业的“草根企业”,到吸引高端人才不断涌入的上市公司;从单一的快递业务,到集快递、快运、金融等多元化业务为一体的平台……短短数十载,中国快递从成长初期的边缘行业,蜕变为整个社会的明星行业。
今年4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并解读了《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全行业员工总数达300万人;快递企业日均服务达2.8亿人次,相当于每天5个人中有1人在使用快递服务。快递已经成为衣食住行后人们的又一基本需求。
“从1979年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表示,短短40年,中国快递实现从1到500亿的突破实属不易。
快递业起步于国外,当时主要靠供应链物流开展商务快件业务。中国快递早期以国有为主,主要是与国际快递企业合作,开展国际业务。
1979年,日本OCS快递公司与中外运合作,开始在中国开展国际快递业务,这是世界快递首次进入中国,标志着中国快递的起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外运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
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一年后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全面开展快递业务。直到1992年,中国的快件量接近1000万。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批民营企业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个巨大机遇, 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993年,王卫带领6个人在广东顺德成立了顺丰速递。当时他们靠人背肩扛,往来于香港和内地之间,主要运输商务快件、商务票据、产品样本等。
同年,申通快递成立,创始人叫聂腾飞,他带领一群小伙伴,也是靠人背肩扛,往来于上海和江浙一带运输商务快件。
1994年宅急送成立,1999年韵达速递成立,2000年圆通速递成立,2002年中通快递成立,2003年百世快递的前身汇通快运成立……这一批民营企业,为快递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此时的快递业还属于“草根行业”,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浙江桐庐,这个小县城被称作“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著名的“三通一达”全部发源于此。
“为什么桐庐有快递?我自己总结,乡情、亲情、友情是纽带,本质是信任的力量。上世纪90年代,桐庐的经济不是太发达,找工作非常难,然后这一帮人有着山里人的淳朴,因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才诞生了桐庐的快递企业。”从桐庐走出来的赖梅松,2002年创办了中通快递,曾经的“草根企业”如今已经成为行业巨头,今年他们派送的包裹预计突破100亿件。
目前,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超过美、日、欧发达经济体之和,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成为全球快递包裹市场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2009年有一件大事,新修订的《邮政法》开始颁布实施。在这之前,由于业务中含有信件性质的物品,民营快递始终处于灰色地带,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发展起来比较艰难。新《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极大地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民营快递企业打开了大门,让快递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高宏峰表示,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关键是放开了市场,形成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充分竞争的局面。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6倍以上,增速居现代服务业前列,成为我国新经济的代表行业。
快递业的成长是中国改革的红利释放。对此,赖梅松深有感触:“中通从成立到2009年以前,是艰难的生存期。2009年以后,因为国家邮政体制改革,《邮政法》修订实施,确定了民营快递的法律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成长环境慢慢变好了。”
基础设施建设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交通运输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这给快递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2018年,全国公路有485万公里,高速路14.3万公里,铁路13.4万公里,高铁3万公里,民航机场235个,运输飞机3600多架。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运输量也排在世界前列。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公路总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铁路里程仅2.2万公里,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只有12条航线。
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让我国快递服务网点在城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乡镇覆盖超过90%,实现了快递横向到边,纵向到村。
今年5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8.29亿,互联网普及率59.6%,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7%,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过1700亿元。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为快递业提供了一个网络中枢神经,保障了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
电商是中国快递的一个特色,它在快递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倍增器的作用。2003年电商快速崛起,让企业和消费者对快递的需求暴增。快递企业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机遇,纷纷与电商展开合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18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这与快递电商的共同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来,快递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快递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新年贺词中称赞“快递小哥”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习近平指出,“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
300万快递人的坚守,支撑着行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酷暑高温,我们常常能看到“快递小哥”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穿梭在城市农村。其实,在他们背后还有很多快递人,分布在揽件、分拣、转运、投递等各个操作环节。他们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各自岗位,就是为了将快递快速、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最难的就是和客户的沟通,如果沟通好了,当朋友一样处,干工作会很顺利。”谈起刚来北京送快递的经历,顺丰“快递小哥”田立春说,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要一点一点学,包括派件、沟通都是很大的问题,见到客户还不知道怎么张嘴。
3年时间,这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快递小哥”,渐渐融入了这个还有些陌生的城市,不仅能够娴熟地和客户沟通,还经常帮助新来的同事解决一些问题。
在中国邮政上海邮区中心局,每天8吨邮车对应12辆拖车、2600个全国地名、全国火车发运时刻表……柴闪闪要从无数袋邮件中将物品一件件分门别类。15年的坚守,让他实现了从一名“85后”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转变。
“我喜欢这份工作,这15年对我来说,算是一个心路成长的过程,从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慢慢转变成一个合格的工人。”在柴闪闪看来,邮政这份事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邮区中心局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汪晓波摄
有一个故事让他至今难忘:刚进单位的时候,干活不是那么注重细节,处理邮件弄错了两袋,数量就对不上了。这是一批印刷品,特别重,每袋差不多在10公斤以上,一卡车差不多有2000多袋,老班长没有责怪他,陪着他把这些邮件全部翻了一遍。自此,只要是自己经手的邮件,柴闪闪绝不允许出错。
快递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农村务工者融入了城市,与此同时,它在服务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8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2018年快递服务制造业形成318个重点项目,涵盖航天、汽车、电子、制药、服装等多个领域,年产生快递业务量约9.4亿件,直接带动制造业总产值约2269.7亿元。快递企业具有服务“三农”的资源优势,2018年农村地区累计收投快件120亿件,支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超7000亿元,“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脱贫模式作用明显。
“快递其实是一个桥梁,它是连接商品和用户、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纽带。快递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更丰富的商品,让我们的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卖出更好的价格。”赖梅松认为,快递企业应该发挥自己链接生产和消费的优势,从“配送包裹”转向“制造包裹”。在延长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的同时,为服务经济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快递业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融入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方面。正是两者的相互助力、共同发展,让中国的快递能够如此快捷、便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物流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大。邮政快递企业纷纷借助这个契机,加快了走出去的脚步。
中国邮政已建设邮政跨境电商仓储和产业园144个,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设有11个海外仓,借助与万国邮联的合作,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在万国邮联2017年发布的“邮政发展综合指数(2IPD)”中,中国邮政在通达性指标方面排名最高。
民营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今年8月5日,一架满载货物的顺丰航空全货机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起飞,5小时后抵达4300公里外的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这是顺丰航空在全球的第12个国际航空货运节点城市。
目前,顺丰航空的自有航线已经通达大阪、河内、金边、达卡、法兰克福等国外城市,顺丰速运的国际快递服务已经覆盖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53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圆通速递参与了“义新欧”专列(义乌—新疆—欧洲)合作项目,积极借助铁路,实行走出去的战略。目前“义新欧”货运班列已开通10条线路,辐射35个国家,累计往返开行780多列、发运货物6.3万标箱,是全国运行线路最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中欧班列。
截至2019年3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4万列,连接59座中国城市和欧洲15个国家的50座城市,货物运输类别日益丰富。
为积极推进国际航空邮件快件运输,国家邮政局在杭州、郑州、上海等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构建了航空绿色通道,联合民航、海关等部门简化通关流程,以提高寄递时效。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形成空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行业开放发展新格局,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实施“丝路传邮”行动计划,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加强邮件快件航空运输网络建设,加快中欧班列运输邮件工作,打造边贸快递通道。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快递业务量达到11.1亿件,同比增长34%,支撑跨境网络零售额3500亿元,服务跨境电商能力持续加强。
“我在俄罗斯时,唯一一次网购经历是购买一个手机壳。当时大概等了4周,对中国人来说,这简直不可想象。”来自俄罗斯的萨丽娜·阿卡涅娃在一家总部位于厦门的电商平台工作,负责运营以及对接俄罗斯合作伙伴。萨丽娜表示,来自中国的优质商品和稳定快速的物流,正在让俄罗斯的网络购物发生快速变化。“现在人们不再需要等待一个月,只要两天或者三天就能收到快递。”
“中国的快递,其实优势还是蛮多的,首先是性价比高,同时机制非常的灵活,这个事实已经展现在国人面前。”赖梅松介绍,中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国际业务,预计今年这方面收入将达到20亿元左右。
快递企业积极探索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让世界分享“中国速度”的同时,也让自身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中国快递业今后一定会生成几家国际快递巨头,我相信这样的日期不会太远。”高宏峰指出,本土快递企业走出去,要面对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人工成本等问题,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弱势。“但是,中国快递业发展到今天,不能只在国内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路子,再难也要走出去。”
快递业在发展初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低成本人力资源,依靠成本和价格优势,以规模效应驱动了行业发展。高宏峰指出,今后快递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能仅停留在“长块头”,也要“长智慧”,要从规模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在上海青浦区,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等龙头快递企业的总部汇集于此。这里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为全国的物流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快递企业大而不强”的固有观念,在青浦正慢慢发生转变。
在中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里,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分拣系统只需要人力完成“将快递面单朝上”这一件事。通过激光扫描面单上的二维码信息,快件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地信息,自动掉落在对应的环保包装袋中,这大幅提升了分拣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8月20日,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京东物流展区的无人车、无人仓、配送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悉数亮相,为传统的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下赋予更多的智慧。
无人车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准确识别车辆、行人、障碍物、车道线和交通信号灯等;配送机器人可实现四轮转向,行驶轨迹精确;无人售货柜,可以“扫码开门”和“关门结算”。
科技的发展正在影响快递业的未来,同时也为解决人工成本上升、“最后一公里”和绿色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在‘亚洲一号’无人仓,你只需交代一个任务,智能机械手臂就会通过视觉系统自动识别目标货物,根据货物的种类,自动切换不同抓取方式,进行拣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京东无人仓在全国已经建成并运营超过50个,实现货物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无人化,相较于传统仓库运营效率可提升3倍。
“配送机器人拿到订单之后,会规划一条路线去执行配送任务。到了客户取件地点,它会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通知客户取货,客户拿到验证码,在屏幕前端输入验证码就可以取货了。”京东物流无人车研发项目经理郑宇介绍。
一张小小的电子面单,五年来服务了近800亿个包裹,节约资金160亿元,节约纸张3200亿张;采用生物降解塑料的包装袋,降解周期从200年变为1年可实现降解;越来越多的电动配送车投入使用,零排放、零污染……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是快递业走向绿色发展道路的一个个脚印。
未来的快递将更加规范。8月27日,南京邮电大学“快递学院”正式揭牌,邮政、顺丰、苏宁、京东、“四通一达”等十余家物流企业的快递员,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学第一课”。
行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物流设备的应用,“快递小哥”的工作内容将更有技术含量;同时,人们对快递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快递从业者有更专业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快递学院”的成立,为提高整个快递行业的专业水准,支撑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快递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谈及快递业的未来,高宏峰说:“中国快递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调整、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