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找工作,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本报记者 张英 见习记者 刘佳慧 实习生 刘文娟
离家近、收入可观、能发挥所学的知识技能、发展前景好、单位文化氛围好……每年六七月,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都有着一些比较务实的考虑。
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学毕业生片面地追求所谓的“体面”工作,不愿意吃苦,不愿意离开大城市,不愿意考虑小微企业的工作岗位,这种情形导致了“招聘难”和“求职难”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存在。7月18日至20日,记者采访了部分求职者、用人单位以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探求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道。
追求“体面”工作遭遇“求职难”
“大学本科,3年党龄,英语过了六级,校级各种优秀证书也有好几个,为啥还是找不到好工作?”西安南郊一所大学的毕业生王凌近期已连续参加了3场招聘会,仍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有点泄气,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牢骚。
家在西安的王凌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临近毕业的时候,她将简历投向了市内的几家知名建筑公司,但投出去的简历像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她最近又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发现招聘会现场几乎没有本地知名建筑公司,虽然有几家不太知名的或其他城市的建筑公司在招人,但期望到知名公司工作岗位、恋家的王凌对此并不“感冒”。
同样为找工作发愁的还有西安市临潼区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徐韬。7月20日上午11时,走出中国西安人才市场的徐韬,在街边的一家便利店买了一瓶矿泉水,打开瓶盖后一口气喝了下去。“转了一上午,和我专业契合的只有一家刚创办不到两年的小企业,而且他们公司待遇不稳定,需要和业绩挂钩。”徐韬告诉记者,刚走出校园找工作本来不应该挑剔,但没有基本的收入保证,自己的生活就没有保障,所以就拒绝了和这家企业进一步接触。
记者走访发现,像王凌、徐韬这样正在遭遇求职困境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工作经验不足、追求“体面”工作、工资福利不理想等是他们求职遇挫的主要原因。
福利“加码”但人才难求
“投简历的很多,但适合岗位的人很少。”在中国西安人才市场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家机械设备公司的招聘人员拿着一沓简历说,“一上午收到了20多份简历,大部分是应聘办公室文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而车间的钣金工、焊工等职位少有人问津,就算我们开出了每月6000元的薪水,仍然没招到人。”这位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是这方面的技能人才很少,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
记者了解到,有的企业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不仅增加了工资和福利待遇,甚至还做出了“干满三年就升职”的承诺,但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一家食品公司的招聘人员说:“今年公司给出的薪水和福利都有明显提高,但我们急需的给食品质量把关的岗位却还是很难招到员工。”
一方面是找工作难,另一方面是招工难,问题出在哪儿?“实际上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很多大学毕业生不甘心低质量就业,在择业过程中自身定位过高,实际能力又偏低,而企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干的人,越是关键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聘难’和‘求职难’同时存在。”西安一家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负责人李增琦分析说。
着力解决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针对就业市场“招聘难”“求职难”和大学毕业生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思源学院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负责人谢秉贤。
谢秉贤表示,从目前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看,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企业求才若渴。但是,从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看,大学生在求职时“选择难”、获得职位后“适应难”,导致了人才市场出现了“招聘难”和“求职难”。其实,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属于结构性矛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真正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让更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进行更多的职业体验、探索,在毕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谢秉贤说,一些大学毕业生曲解了“体面”的含义,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只考虑职业的“面子”,如薪资、地位等,而忽略了职业的“里子”,即自我对职业的感受,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职业。体面的工作应是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和自我对职业的良好感受,两者缺一不可。
他建议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要调整心态、认真踏实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针对那些还在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谢秉贤认为他们应适当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的能力特长是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做到真正了解一份职业,而不是简单地用“体面”来衡量工作岗位。
那么,大学毕业生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呢?谢秉贤认为大学毕业生应做到“一学会、二规划、三探索”。“一学会”是学会并善于使用职业规划的各种工具,帮助自己科学合理决策;“二规划”是早规划,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规划自己的人生,也就是“立鸿鹄志”;“三探索”是不断探索职业发展的变化过程,经过不断地探索、尝试、体验,真正做到规划人生。
“我们学校从大二开始就依据学生实际设立了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探索,促使学生完善职业期望。同时,我们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针对各院系、各专业建立‘就业订单班’,增进毕业生与企业相互了解,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谢秉贤说。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3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