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放飞民营企业家 打赢这一场信心之战

社论 | 放飞民营企业家 打赢这一场信心之战

我们看到的那些名字,熟悉或陌生。有些已经久违,有些仍然在聚光灯下。一个名字定格着一段改革往事。比如年广久,1984年,邓小平一句“放两年再看”救了年广久,也让“雇工不能超过八人”从此不再是无法逾越的禁区。历史没有在姓资姓社的碰撞中停滞,那扇原本只开了一条缝儿的大门,继续一点点开启。

一个名字讲述着一段商业开放历史。谁会想到,当初连目录都上不了的“造车狂人”李书福,有一天会成就一个庞大的汽车帝国;那位一开始就宣称要创办一家世界500强的陈东升,今天会真的掌舵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保险公司。每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背后,都站着一个乃至若干梦想家。

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幸运在于,他们没有被轻易地否定。尽管曾经不无犹疑,但最终却选择放飞。这个商业的世界就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这份名单恰逢其时。一个多月以前,私营经济“离场论”掀起风波,引得主流媒体发声批驳。实体经济遭遇困难之际,一些民企控制权转移,又生出“国进民退”的议论。还会有更多民企陷入困境么?尽管民间投资连续数季在整体投资中的表现好过国企,但似乎坏消息更容易影响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在这个十月,我们面对的是一场信心之战。对危机民企的解救行动正在展开,深圳、北京等地均有百亿级的投入,市场预期金融部门的新政会吸引更多渠道的资金。一如既往,决策层持续表达着对民营经济的支持。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说:“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在这样的声音中回望历史。那些名字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当我们重温四十年中国改革的峥嵘岁月,恐怕会更容易理解为何所谓的“离场论”是荒诞不经的,这种声音原本不值得一驳。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们看到的那些名字是对所有政策宣示的最佳阐释。这也是历史传递给今天和明天的信息。我们多少次经历波折时刻,多少次焦虑和犹疑,但是我们将见证,历史总会在兜兜转转中一路向前。事实上,正是那些名字所代表的奋斗和努力,才让历史的见证凝聚为一种基本制度。

这是一场信心之战。我们在那些名字里面看到了信心。四十年来,生生不息的创业创新之火,即使在风风雨雨中也从未熄灭过。尽管有过踟蹰和困顿的岁月,但那些始终蕴蓄的能量,一经自由的释放,就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体制机制不断突破的过程,也是商业持续迭代的过程。每一代人在赢得自身荣耀的同时,也在为后来者创造着新的空间和可能。这原本就是他们使命的一部分。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1980年代的柳传志任正非们,体制中走出的“92派”们,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崛起的IT精英们,还有今天的新一代企业家,他们身处的中国和世界迥异于前辈,他们面对不同的需求,要回答不同的商业问题,但有一种东西却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叫做企业家精神。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从商业的角度理解,也许可以说,我们四十年的所有努力就是创造一种环境,让这种精神毫无阻滞地充分涌流;四十年的全部成果,就是改革只有进行时的接力让我们正在拥有这样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精神,提升中国经济的活力、韧性和创新力有赖于企业家群体。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企业家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家们可能仍然会为商业和产品的创新,为可能出现的新的颠覆者焦虑,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他们仍然存在某种身份焦虑。我们在产权保护等顶层设计上的所有努力,就是为消解如此焦虑。

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家们还会看到理想和现实的一次次碰撞,如果他们会和他们的前辈一样从不放弃,那一定是因为他们拥有信心。即使如此,他们走过的路上依然会布满荆棘,不过可以确信,他们一定会以我们未曾想见的方式塑造属于他们的荣光。

NFTE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