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景华阴”,唱响“山水华阴”主旋律

这份荣誉,是华阴市委、市政府全域布局、强力推进的结果,更是27万华阴儿女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的华山,是国内外游客来陕必游之地。然而多年前,华阴旅游始终存在“一山独大”的局面,山上“游客如织”,山下“门可罗雀”。

 

对此,华阴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景城共建、发展共享”的思路,围绕“大华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全面打响“山水圣地、魅力华阴”全域旅游品牌。

 

如今,乘坐免费公交车到华山,上山看日出、赏美景,下山泡温泉、听老腔、品美食……游客来华阴的旅游模式正在悄然转变。

 

华阴市委书记李军政说:“近年来,我们坚持景城一体,突出山下留客,强化景点开发,升级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打造‘全景华阴’,唱响‘山水华阴’主旋律。”

 

2016年2月,华阴市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工作拉开序幕后,华阴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正、副组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定期研究全域旅游推进工作。同时,华阴市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并通过组织动员会、推进会、交办会及观摩会等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按年度、按阶段、按节点稳步有序推进。

 

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后,华阴市围绕“大华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从顶层谋划设计旅游发展蓝图,深度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山水旅游、人文环境和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华阴市多规合一规划》《华阴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文件,明确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配套制定旅游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市场治理等专项规划,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资金配套、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督导评估和落地实施机制,全面完善旅游规划体系。

 

现在,走进华阴市,可以看到仙峪、清心温泉、城市文化公园、魏长城遗址等景点人潮涌动,一河两岸、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华山森林、古柏行景观恢复等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个串联华山、西岳庙、玉泉院道教文化景区、鸵鸟王生态园、万亩荷花苑等景区的旅游大环线逐渐形成。

 

在华山北站南广场,有一座正对着高铁站大门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一有高铁到站,这里就挤满了人。10月20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苗琳向记者介绍:“我们主要给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比如介绍景区情况,引导乘坐免费公交。像我们这样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遍布华阴市的大街小巷。”

 

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给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只是华阴市营造优质旅游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华阴市坚持把城区作为华山景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区来打造,高标准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着力为游客营造品质化旅游环境。

道路交通,像一根根缎带连起城区和景区,也串起了游客的心。华阴市以贯通市域旅游景区景点、构建全域旅游大环线为重点,全面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先后改造实施东环路、南环路、滨河大道、华岳路、东岳路等城市道路,形成“四纵四横一环”的城市路网格局;建成通车沿黄观光公路,形成贯通黄河沿岸的大交通格局;实施310国道华阴段改线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大华山”景区发展的“肠梗阻”问题;在全省率先开通免费旅游公交车,运行的3条线路已覆盖华山、西岳庙、关帝庙、城市文化公园等景区。

全景

小厕所体现大旅游,小厕所映射大民生。华阴市从旅游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局出发,将城区和景区厕所建设通盘考虑,明确配建厕所的数量和面积。新建、改建的旅游厕所均按照国家二类以上公厕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设立残疾人专用间和残疾人通道,配建管理间和工作人员休息室。截至目前,华阴市累计投资2300多万元,在各景区、公共场所、重要交通节点等区域,建成旅游厕所69座,实现了城区、景区全覆盖。

 

在提升硬件服务的同时,华阴市还不断加强软件服务。华山景区以险著称,为保障旅游安全,华阴市成立假日旅游服务安全保卫指挥部,所有市级部门领导干部已经把节假日值班当成工作常态;形成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数据中心和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构成的“1+3+N”模式,使各方力量各司其职,联合行动。如今,华山清洁工、挑山工以及小红帽志愿服务群已成为华山文明旅游的亮丽符号,广大市民群众“做文明市民、为旅游服务”已蔚然成风。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深度发挥旅游经济带动作用,华阴市积极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实质性融合,发展旅游新兴业态,实现“旅游+”联动发展。

 

康体养生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华阴市依托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开发的华山御温泉景区,结合资源优势和山岳型旅游景区的游客消费需求,重点打造康养旅游产品,陆续建成华山医养中心、休闲养生苑等养生项目。目前,华山医养中心已经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华阴老腔唱响全国。华阴市大力挖掘道教文化、名人文化、非遗文化,通过策划大活动、推动常态化演出、扩大宣传影响等方式让地方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华阴老腔是一个具有化石性意义的古老传统地方戏。近年来,华阴市通过“旅游+文化”模式积极推动华阴老腔传播和传承,建设专门为游客演出的华阴老腔大戏院。2016年华阴老腔走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把传统戏曲与现代演绎完美融合,唱红全国,成为华阴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明显。华阴市把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板块作为全域旅游战略的重要一环,按照“名山带动名村”的思路,出台《华阴市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编制《华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华山镇、罗敷镇、华西镇、孟塬镇4个特色镇。通过3年的建设,华山镇成为度假旅游核心镇,罗敷镇成为健康休憩疗养区,华西镇成为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区,孟塬镇成为商贸物流枢纽区。同时,华阴市还创新非标准化旅游服务方式,在华山镇仙峪口村成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公司,对所有经营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调配,形成了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服务“仙峪模式”。

 

在“景城共建,发展共享”的全域旅游理念引领下,华阴市旅游产业量质齐升,2018年,共接待游客11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率为7:34:59,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21.5%。旅游业已成为支撑华阴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黄水昆仑泻浩荡,太华巨掌摩苍穹。今天,一幅全域旅游的魅力画卷,正在华阴徐徐展开;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正在华阴不断延伸。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后,华阴将继续用全域旅游思路进一步谋划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到“三次产业围绕旅游、服务旅游、融入旅游”,把全域旅游的文章做实做细、做大做强,实现旅游产业带动市域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目标,力争早日成为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