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中国是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统称,原来称为学部委员。他们分别是某一学科领域内顶尖的科学家,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上。提名后还需要经过大概三轮严格的评审和民主选举才能成为院士。
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19年新院士名单同在11月22日公布。中国科学院共选举产生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共选举产生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具体有哪些人入选?一起来看↓↓↓
院士的遴选机制相对公开、透明、严格,多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尊崇。本篇的统计角度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上大学、该校本科教育培养出的院士校友(含合并院校)。这个排名,大致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理工医农类学科本科教育的扎实程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大化学和吉大化学的本科教育分别以培养了8名院士校友并列中国所有高校各院系、各学科第一。这两所学校的化学学科,都是名副其实的“一门八院士”!
本来,设立院士这个学术性的荣誉称号,对激励科研人员投身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评价标准亦只能有一个,即学术标准。但在现实中,院士制度也存在较严重的功利化、行政化倾向。
事实上,成为院士这一终身荣誉后,拥有的权利包括:学术权力、名人权力、行政权力、团体权力、政府权力和待遇权力。研究指出,当各种权力集于一身且超出专业领域之外时,仅仅依靠院士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院士群体的自我约束已经无法控制权力的行使。也正因为如此,媒体所揭露的院士问题被社会广为诟病。早有业内人士提出,应该取消院士终身制小型混凝土泵厂家、分开院士荣誉职业、院士选举权独立等问题。
学术不端的院士,理应让他们退出。否则,就是对院士这一崇高的荣誉的伤害。对于院士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公众希望看到的是“零容忍”,而不是现在的“零作为”。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