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诗歌月刊》

征稿|《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前身为《诗歌报》。由安徽省文联主管、主办。1984年9月25日出版式刊号,1984年11月6日正式创刊,为中国诗坛第一张诗大报,对开4版,套红印刷,全国公开发行,主编严阵。1988年2月省文联所属报刊实行编辑部主任负责制后,蒋维扬任编辑部主任。

《诗歌报》创办以繁荣诗歌创作、培养诗歌新人为宗旨,以青年性、探索性、公正性、信息性著称,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最高年发行量为10万份。

《诗歌报》创办之初实行过集资办报,以弥补办报经费的不足。1985年9月21日至1987年3月6日,《诗歌报》四次推出“崛起的诗群”,介绍了一大批青年诗人。1986年10月21日,《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中国诗坛1986年诗群体大观”;1988年6月18日,第三届全国诗刊诗报协议会暨《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赛和爱情诗大赛颁奖会在黄山市召开。两项活动均在诗坛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0年1月,根据全国报刊整顿精神,《诗歌报》改为杂志社形式继续在全国公开发行,刊名变为《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月刊)提倡大诗歌概念,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写的最多的是诗,最痛惜的是诗歌的没落。渴望有一天能寻回山水间属于诗的那方净土。

《诗歌月刊》办刊方向以“专题策划”为主旨迄今推出“博客专刊”“中国诗歌地理专刊”“安徽新诗阵线合刊”“中间代诗歌理论合刊”“中国文艺复兴特大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合刊”“中间代诗人21家合刊”“中国新诗90年90家合刊”等在诗界内外反响强烈被视为官刊民办的典范。

征稿|《诗歌月刊》

投稿邮箱

征稿|《诗歌月刊》

征稿|《诗歌月刊》

栏目设置:

头条、三人行、隧道、先锋时刻、国际诗坛、现代诗经、散文诗、墨韵、诗版图、诗人随笔·文论。

《诗歌月刊》杂志社投稿邮箱:

头条:shigeyuekan@163.com

先锋时刻:lisychengdu@163.com

隧道:shigeyuekan@163.com

新青年:fanzi1967@163.com

现代诗经:lingjun0316@126.com

国际诗坛:a_xiang2003@163.com

评论:lerkai@163.com

《诗歌月刊》杂志社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612室

邮编:230001

电话:0551—62888379

投稿说明:

1、投稿的诗友可以根据本刊各栏目的特点直接投寄各主持编辑的邮箱,也可以投寄编辑部邮箱。

2、本刊不欢迎一稿多投,对同时投寄多家刊物信箱的稿件将不予审读和录用。本刊也不欢迎已在网络上发表的稿件。

3、请投稿的诗友除了在邮箱首页贴出稿件外,务必同时使用word文档编辑稿件并以附件形式发送。稿件后请务必附上个人简介、联系地址、邮箱、电话等。

征稿|《诗歌月刊》

头条

征稿|《诗歌月刊》

征稿|《诗歌月刊》

头条 投稿:shigeyuekan@163.com

本期推出诗坛老将梁平先生的新作《行色》和新锐诗人冯娜的《短歌》。这两组诗,好在内容的精神,好在语词的劲健,好在行文的洗练,好在基调的清奇。以上评语,可能与我新近重读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有关。我在分析他们的文本时,审美标准和尺度受到了司空图的很大影响。

所谓精神,司空图曰:“欲返不尽,相期与来”,“生气远出,不著死灰”,是说诗人返归于自身精神的积累而不停止,种种意象就如同约好一样,源源不断地到来,所创作的诗歌自然满眼生机盎然,没有死气沉沉。孙联奎《诗品臆说》中也说:“精神满腹,自然生气勃勃;生气勃勃,何处著得死灰,果能聚精会神,文字岂有死木槁灰者?”所谓劲健,司空图云:“形神如空,行气如虹”、“喻彼行健,是谓存雄”,是指诗人思维如天马行空、任意奔走,笔力如长虹贯日、强劲恢宏。同时,诗人要把天地运化的那种强健有力的气势展示出来,形成沉雄刚劲的风格。梁平的《行色》体现了这些美学风格和诗学追求。他的诗越来越取法自然,越来越老辣庄严,俯拾日常事物之内在微变和质变,敏锐用诗文本表达瞬间之悟。比如他的《树化石秘籍》《天鸽袭港》《听经图》,以及他笔下的惠山泥人和瞎子阿炳,宽窄巷和养蜂人,无不是意趣充沛,气韵丰溢,词句强劲有力,力透纸背,在天马行空之间,意念抵达深远,诗意生机勃勃。

洗练、清奇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重要美学价值。司空图对洗练的界定是“如矿出金,如铅出银”,“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即洗练好比是从矿石中提炼出金,从铅石中提炼出银,“洗心炼神之后,可以洞烛出幽微,明鉴万物,传神写照。”他对清奇的诗境要求是“如月至曙,如气之秋”,即如破晓的月色一样明净,如秋天的清气一样高爽。冯娜的《短歌》组诗就体现出这样的美学特色。这组诗,“短”是外在形式,诗内里行走和走向是远和深意。事实上,把文章或诗写长容易,短却不易,往短里写,往往体现了作者对难度写作的追求,更显其内敛、内省、节制的品质。我喜欢她短歌系列《橙子》《猎冬》《石燕》《迷宫》《边境》《蝴蝶》等。由于她行文追求洗练、集约、力度,故此,她的诗歌显得清奇和澄明。我赞同她的创作主张和实践。

很多人在读诗、谈诗、评诗时,都喜欢从西方理论家那里寻章摘句来阐释当下汉诗。这里我却从唐人司空图那里求取理论工具来评说,不知恰当否?

——李云

先锋时刻

征稿|《诗歌月刊》

先锋时刻 投稿:lisychengdu@163.com

姚彬的诗歌最明显的特点是“情感性”,这种情感性,与诗本身的疾速高度一体化。这使得他的诗歌非常完整,几乎篇篇如此。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把这种情感性,与诗歌的抒情性相区别。众所周知,中国新诗的“抒情”是与滥情相关联的,但姚彬的诗歌却坚实、硬朗、清晰、知性,而且情感也非常准确,这应得益于他在处理词与物的关系方面的个人才能。

宇轩的诗歌,不管是从题材还是气息来说,都呈现出这样的特征:一半是隐逸,一半是市井。他显然对世俗生活有着很深的眷恋,但他的诗却也有隐逸的色彩。他的笔下,关注的是早餐、房屋、河流、村镇、星辰、树枝、吊桥……仿佛一幅幅现代浮世绘。他的诗有独特的视角,就像通过他的诗,看出独特的心灵。但编者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他的诗里,有时隐微地透露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看法,就像一根细细的针,不经意间刺一下——有点生气,抑或是温和的愤怒。可他很快把这个情绪又掖起来、藏起来了。

田晓隐的诗歌,明显是现代诗歌的古典尝试——编者避开“新古典”是为了免于误解。他的诗歌里有最明显的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意境。从很多诗歌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营构,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完整性上有良好表现。但同时,他诗歌中的感受和象征,都具有现代性。田晓隐这种将古典诗歌法则现代化的尝试,编者认为是有益的,未知读者如何看待。

——李商雨

现代诗经

征稿|《诗歌月刊》

征稿|《诗歌月刊》

现代诗经 投稿:lingjun0316@126.com

杨献平的诗歌有开阔的视野,带来思维的跳跃,他的诗歌既广阔通达又深刻有力。这一组诗的路线,切入点多,在思考的层面上一点一滴展开,为读者带来阅读的惊喜,他在俯仰之间,努力让诗歌审美上升到一种新高度。

芦苇岸这一组诗抒写的大多是寻常景物,他善于把眼中所见和内心物象交织,赋予其崭新的诗意,他醉心于自我与万物间的对话,通过对现实的关照,营造出思想的空间,激发想象和灵动,有一种静谧中的狂欢。

谢夷珊的诗犹如月光下的图画,雾一般的诗歌语言所经之处,所描绘之物变得明晰和妥帖,“唯有赞美——/即使身心疲惫,我仍拥有快乐/河流醒着,夜鹰开始鸣叫”,诗歌在娓娓述说中传递着诗人心中的平静和乐观,以及自然之美。

诗人慕白一直行走在路上。而他所到之处,眼中所见,山川景物仿佛都是他的家乡包山底的投射,可以说,钱大师
他一直走在返乡的路上。一个把故乡当作衣服穿在身上的人,随时可以从中得到慰藉和鼓励,只是他的警醒让他和生活之间有了一层疏离,得以保留自我天性中的风趣和豁达。

——黄玲君

(来源:诗歌月刊)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25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