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也叫早期教育。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其中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自身的教育很重要。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提倡兴趣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生活化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展生活空间。
教育性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草坪、花园边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每次带他路过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们都停下了脚步,等他学会以后,我就给他解释是什么意思。
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大脑知识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
早教误区
教育对象的误解
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教育方式的误解
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正确做法: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想一想,这样和孩子沟通是不是就会好很多呢?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2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