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宏复发表了题为“刺绣非遗——文化空间的衍生品”的演讲。她说到,“我们一定要从文化空间整体的概念去研究和看待刺绣,而文化空间中包括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物质空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宏复
以下是演讲实录:
近20年来,我一直在做刺绣工作研究。期间,我承担了两个国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西藏和台湾地区之外,我几乎走遍了全中国。对于各少数民族刺绣的技艺、传承、文化特点以及近五年的刺绣市场都有所了解。
之前的演讲嘉宾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申报进行了阐释,其中,在联合国国际项目里有民族的织锦,我觉得中国的刺绣在世界大的文化空间里传承有我们重要的地位。而刺绣进入非遗名录则是推动我国各传承技艺的表现。
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就是一个大的文化空间。我们一定要从文化空间整体的概念去研究和看待刺绣。而文化空间中包括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物质空间。
中国刺绣文化的概念是从南方的苏绣传承来的,发展到现在。以我的调研,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市场的刺绣作品中,有80%都是在全球市场化影响下的外来刺绣加工的,北朝鲜绣、越南绣、非洲绣,都是在国外加工并且达到80%的市场量。这些绣到了各地的传承人手里就成了地方的绣种。除了技艺传承,他们还要养家糊口,是否具有极具代表性地域性质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强调的。
与刺绣相关的项目,如服饰制作、纺织、染色等,属于国家项目的有197项,在文化空间里占有一定分量。
举一些例子,我们都知道粤绣里面有四大绣,分别是粤绣、苏绣、湘绣和蜀绣。其中,粤绣有两支,但不是在广州制作,而是由广西靖西由壮族绣娘代加工。广绣基本没人做。潮绣有所发展,现在看到的潮绣产品原来是庙堂、寺观所用,现在由于生活、装饰品需要,大量发展成墙上的装饰品。墙上强调手工记忆的部分作为精致的装饰品上墙。但是,它所代表的文化空间的精神理念文化没有变。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是要有发展的,要集聚各个时期的地方特征。电脑绣花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