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间谍,他很可能会死在今晚。
机密处万籁俱寂,防守严格,他一路破解密码,悄声潜入,没料到 U 盘一插电脑,警报就开始厉声鸣叫,门外死神般的脚步纷至沓来,踩得他浑身汗如雨下。
决定组织存亡的数据正飞速传输,庆幸的是,不到 10 秒,进度条就到了 99%。
他的嘴角肆意上扬:电影里每个帅气如他的男主角,总是在 99% 的危急一刻成功拷贝资料潇洒脱身。
然而现实是,60 秒过去了,进度条还在 99%。
一阵枪声响彻大厦。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被进度条骗到了死路上。
▲ 上述三图来自:《I Spy》
为什么进度条总是卡在 99%?
你可能不是间谍,但肯定也焦急地经历过进度条里这距离最远的 1%。
而它似乎总会卡在99% 的原因就是:大多数进度条都是假的。
故事还要从 1896 年讲起。
那一年, 制作了一种,提出了早期的进度条概念。同时,这种方法 1910-1915 年也由 Henry Gantt 在西方普及,并被称之为 ,后来电脑诞生后才慢慢用于计算领域。
▲ Karol Adamiecki. 图片来自:Historicprojects
第一个图形进度条出现在 Mitchell Model中,他指出,进度条能「在复杂的计算环境中监视系统行为」。
这时候,人们与计算机运作联系起来的桥梁。
但事实上,没人能做出预测 100% 真实的进度条。因为程序员也不知道系统什么时候能完成操作。
所以每个人都会面临卡在 99% 的情况,只是进度条为什么卡在 99%,原因却各不一样。
它有时候快,有时候慢。
对于一些可定量的项目,进度条基本可以和实际相符,但不同的硬件资源和后台程序都会相互占据资源,计算机很难恒定分配运行,当你影片下载到 99% 时又打开了大型游戏,或者哪个小任务卡住了,就到了艰难的「1% 时刻」。
其实这种 1% 随时都在发生,但我们只对最后的 1% 印象深刻。
它有时候前面很快,后面很慢。
就像 U 盘复制文件,系统会根据文件数量和传输速度算好大概时间,但并不是每个百分比都执行相同的工作,因为每个文件大小都不一样,而最后 1% 可能因为还要验证文件、全盘扫描、整理数据等等,所以耗时也最久。
它也可能一直不快不慢,因为它整条都是假的。
就像升级系统时,虚假的进度条一直在匀速往前走,有时在 40% 时突然就跳到了 100%,有时到了 99% 还没完成工作,就只好一直不动了。
这种匀速的假象只是为了告诉你:我还在工作,请不要叉我。
▲ 示意图
虽然卡在 99% 的等待并不让人愉快,但也不得不承认,没有 0% 到 99%,我们的情绪会更焦躁,因为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这就是进度条的厉害之处——让你心甘情愿地等待。
一支理想的安慰剂
所以,进度条能不能准确显示百分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进度条摆在那里。
1985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研究所教授 Brad Myers 还是一位研究生,当时他就在论文里提出了这个观点。
只要看到进度条,人们就会感觉好点,它能让人放松,让人在等待时间去干点别的——去花 5 分钟发个传真,或者干些在 1985 年的办公室会干的事。
如果我们按下鼠标,界面没有任何反应,谁也不知道要等多久,人们都会陷入慌乱之中,并对关闭界面毫不留情。
▲ 更新软件时的进度条 Bug
所以进度条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一存在就表示:电脑已收到指令,事件正在进行中。这让人们对于结果有了可见的期待,并让等待成为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当进度条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并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它已经成了一种关于掌控的游戏,一个减缓人们焦虑的安慰剂按钮。
洞悉人心的产品经理,就顺水推舟地将大部分进度条都设计为:先快、后匀速、最后慢。
因为在经典的直线进度条里,一开始进度条总是发射很快,大家就会尝到甜头,之后就算它开始一点点匀速运动,也不会过于怪罪,至少进度条还在稳步前行,直到最后它卡在 99% 才醒悟起来:这终点怎么没完没了了?
但醒悟已经迟了,都等这么久了,最后 1% 能不忍吗?
不过 iOS 就实在很多,直接把进度条变成了没有百分比的「转菊花」,谁也不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停止转动,但至少它坦诚地告诉你:结果只有两个,完成和未完成。
现在的进度条,也越来越懂得重视人们的感受。
嘀嘀打车除了显示等待人数,还会显示等待时间、已等待时间,这些进度中的多种细节,都是为了让用户对进度有更精确、即时的把握,以产生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的满足感觉。
不得不承认,就算在圣诞节的凌晨 12 点叫车看到等待人数 73 位、需要等待 55 分钟,这些量化的数字也让人不那么焦虑了,甚至可以去旁边的酒吧再消遣一杯寂寞的威士忌。
进度条也成了设计师们发挥创意的场地,他们会用各种小心思来转移用户注意力,让人们在等待的时间里也不会觉得枯燥。
甚至还有一些预期之外的小惊喜,能让人们忘了等待这回事。
如果没有进度条……
想象一下,如果把你放进一个小黑屋,屋内漆黑不见五指,等不到晚上的月亮,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你会是什么感觉?
迷茫、慌乱、不安、焦灼、漫无目的……
没有进度条也一样。
就像开机时,不知道多久屏幕才会亮起;看电影,不知道多久才能结束;过马路,不知道绿灯会不会跳转红灯;等地铁,不知道下一趟什么时候来;去吃饭,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桌在等待……
往小了说,进度安抚人心,往大了说,进度让生活得以继续。
时间是永恒的,不快不慢不慌不忙,一分一秒就那么长。我们对时间的概念,决定了我们如何生活。
进度条在 20 世纪早期出现后就被称赞为人类的重大发明,项目管理的先驱 Walter Polakov 在 1923 年写道:
进度条指示的就是人类生活不可消减、不可更改的因素 —— 时间,它体现了人类的本性,同时又具有人情味,所以它化解了人和管理之间的矛盾,摆正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促进了人类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关注效率和进度,进行安排和规划,成了我们得以前进的根本。
进度条将我们与工具连接起来,让我们对于事事物物都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计划感、方向感,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现在,进度条还被挖掘出更多的优势。
哈佛商学院,在餐馆里让顾客看到厨师在工作,对食物到桌时间、服务、口感的评价都更高,这和进度条的好处类似,因为它们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运营透明度」,Ryan Buell 称其为 。
而互联网公司们同样能抓住这种效果,让人们更好地评估其服务,同时也为人们创造更多体验上的好感。
这时,也有人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质问:
那怎么不让所有地方都充满进度条?
事实上,像 Google 这样的公司并不会降低服务速度来展示其工作,因为它们如果能一秒快速呈现结果,就不会让人们在互联网上多等待一刻。
也就是说,我们理想的世界,其实是没有进度条的。
U 盘传输速率从 1.0、2.0 发展为 3.0,网络通信技术从 3G、4G、5G 到探索 6G,我们希望一切能快则快、呼之即来,我们一直都在追求所有终点即刻抵达,我们无数次幻想着有一台机器能带我们任意驰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只是我们现在依然无法战胜时间。不过快不了的地方,至少能让它更好。
所以,进度条来了。云控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