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新业态成就业新选——大学生就业新变化(中)
新华社发
互联网数字经济下,新职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更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走出校园大门的毕业生对新职业、新业态持什么态度?新职业、新业态能否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就业方向?
更多的大学生选择新职业新业态
网红带货、直播、广告商单……转眼四年大学生活过去了,田峻彰从一开始在某平台做直播,到现在经营一家自己的“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公司,可以说把当下直播带货行业的门道已经摸清了。目前,他仅在斗鱼直播经营的一个“栾贝贝”账号,就已经有了34万多粉丝的关注量。
2016年,田峻彰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大一的时候,偶然间接触到了互联网直播,便开始在某平台做直播,做得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几千块钱。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后来又陆续接触到淘宝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制作等项目,对互联网直播带货、粉丝变现等新业态有了深入的了解。2019年10月,他和同学、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公司,专门做起了网红直播带货工作。
“我很多同学毕业后,去了航空公司就职。我不是很喜欢那样的工作,各地奔波很辛苦。”田峻彰告诉记者,互联网直播带货比较有挑战性,每天都有新变化新收获,“我很庆幸能遇上互联网直播这股风潮,能选择不一样的生活。”
像田峻彰这样,投入新业态、拥抱新职业的大学生还有很多。
河北大学2020届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刘国鑫,高中时期爱好上了机器人设计,后来组建机器人设计社团,并一路参加机器人制作省赛、国赛等,至今也未曾停下追寻人工智能科技的脚步。
和正在四处寻找工作的大学生不同,今年毕业的刘国鑫创立了少年智机器人中心,并通过自主研发,建立起了3-16岁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机器人和编程课程体系,通过机器人搭建、编程、项目制作和竞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目前,我们的招生情况还不错。”
“新职业新业态工作环境和氛围跟年轻人的追求很契合。同时,新一代求职者成长在互联网智能时代,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够紧跟互联网技术发展步伐,很自然就融入到这些新行业里。而且对他们来说,选择这些新职业新业态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机遇。”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研究员梁跃民说。
新职业新业态人才缺口大
迅猛发展的新职业、新业态,正成为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以新业态形式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数已达623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企业中,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位明显增多。一些电商企业还出台了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如苏宁的管培生招聘计划和互联网店长工程招聘计划,已招聘了约5000名高校毕业生。
除了这些依托互联网发展的平台,追求互联网智能化发展的相关企业人才缺口也比较大。
由于疫情影响,刘国鑫将他的少儿机器人培训课程由线下转到线上,通过第三方视频平台在线授课,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和编程学习中来。
“按公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今年我们要再招6到12个相关岗位的人才。”刘国鑫不仅自己积极拥抱新业态,还带着更多的同龄人一起迎接新机遇、新挑战。目前,刘国鑫的少年智机器人中心,仅招聘的机器人设计和编程教师就有十几个,其中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
近日,智联招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也显示,一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位列就业景气较好的10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3.55,高于全国平均值1.38,这些行业的岗位需求要高于求职的供给量。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一大批新兴行业涌出,这些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细分出了很多新职业,而且这些行业领域人才需求旺盛。”梁跃民认为,当前形势下,这些新职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补充,当代大学生可抓紧这波就业新机遇。
拥抱新职业新业态还需多方合力
新职业新业态带来了就业新机遇,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难题。
新职业出现、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未来发展路径、行业发展前景也不够明晰,大学生在挑选职业时,多有顾虑。
“大数据工程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这些职位是比较新潮,挣得也不少。但是时代日新月异,技术更新迭代太快,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步伐,压力太大。”河北某高校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小云表示,还是想等着疫情过去,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
在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像小云这样希望找一个稳定工作的不在少数。
“面对就业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是关键。”梁跃民认为,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敢于挑战自我,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新职业新业态的出现,也给学校和社会在做好人才培养教育、就业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就业季以来,我省各高校通过线上就业咨询、心理热线等形式,不断丰富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促进生涯教育与人才培养充分融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应帮扶。
“大学生创业初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创业者除了需要一些专业技术外,还要具备管理、销售等多方面的能力。”河北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孙睿迪介绍,他们从学生大一开始,就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指导课、创业大赛,孵化园项目和政策支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针对新职业、新业态发展的技术人才缺少难题,梁跃民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性、周期性的过程,而社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把生涯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的全程,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及时关注新职业、新业态,强化新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相关职业技能和素养,从而加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另外,梁跃民特别提到,新职业、新业态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生的社保问题等,相关部门应及时研究跟上,使大学生自由选择心仪职业的同时,合法权益也能得到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3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