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这些从实验室里走出的“黑科技”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消费者面前,不过,这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政策管制、商业模式、科研投入、安全及标准、大数据支持、人才储备……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无人军团”才能顺利走向寻常百姓家,成为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技术。
由北京商报社、西街传媒联合主办,北商研究院、亦庄时讯承办的2018(第四届)互联网+物流格局论坛8月28日上午在北京新闻大厦隆重开幕。大会以 “开启无人物流2.0”为主题,物流行业主管机构、上下游相关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精英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无人黑科技与物流产业链的未来”、“末端配送的革新与突围”两大热门话题展开观点的碰撞,探讨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同时,大会主办方还联合相关协会、物流企业共同启动了2018第二届中国快递员节,呼吁全社会对快递员这一日益庞大的群体加强监管与关注。
物流以前是在后台帮助物品传递的链条,如今在电子商务消费日渐频繁的趋势下,快递和物流环节则显得至关重要。从近年的物流发展趋势来看,无人主导还是有人主导成为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无人物流是高科技核心承载;其次,无人和有人之间如何形成互补关系,是否能满足终端消费服务体验;最后,从以往的新闻报道来看,一些“无人”物流本应弥补电商与消费者之间交互的不足,却出现了一些缺失。那么能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到底是无人还是有人?在无人技术充分运用下,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物流供应链的本质是互联互通,但是目前推广速度较慢。过去大家强调产品供应链升级,现在服务功能的供应链升级更为重要,因为市场竞争而必须强化服务供应链。供应链中强调的产品升级就是服务升级,而且服务将变成网格化服务体系,形成供应链服务生态。这其中就需要优化供应链节点成本,进一步降低客户总成本,形成一体化服务,目前市场上各个阶段供应链尚处于独立情况,然而以后单点创新将不再有机会,转型关键遭遇打造信息化生态系统。同时,实业是发展核心,协同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来实现平台共享和优化,才能够使供应链服务业更加便利和透明。
无人机、无人车已成为世界物流领域的科技研发亮点,美国、欧洲国家、中国等都有很多新兴企业在积极推广。我国早在2016年就组建了无人机适航法规方面的专家组。无人机、无人车本质是机器人,机器人的一大技术特点是自主决定轨迹,自主决策行为,这就可能产生潜在的社会危害性。如无人机可能出现不慎坠机、偷拍等行为风险。因此我们要像管机器人一样管理无人机、无人车,这些技术应用时首要原则是不能伤人,因此无人机、无人车必须也要受到《交通法规》、《试航法规》等法规的约束。
接下来国家也要以保护公众为出发点,针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技术应用领域,按照交通法规、适航法规体系等建立相关标准。只有这样,无人物流领域的创新技术才能更好地被社会普遍接受,在管制下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机器人服务型社会。
无人科技是当下的话题热点,但无人科技如何落地、如何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场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社会人口结构带来警示、大环境支持智能制造、2025年智慧物流产业预计突破万亿元……这些都体现出智慧物流产业将大有可为。苏宁物流也正从仓储、分拨、干线、支线、末端全方位进行全面覆盖。无人技术应用需标准先行,在软硬两方面标准下提高无人军团的靠谱程度。另外还需刚柔并济,兼顾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总结而言,技术在前,场景在后;标准在心中,机遇在左右。
无人驾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满帮的思路是通过场景和技术的结合,简化外部环境,使无人驾驶在长途干线运输快速落地。同时,无人驾驶最重要的还是技术的安全性。干线运输卡车的无人驾驶预计在未来1-2年内试运行,3-5年内实现商业化。无人驾驶会是无人和有人相结合。第一、车队有人,单车无人。无人驾驶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车队仍需要人来应对突发事件。第二、城市的复杂道路有人,高速公路无人,从城市道路到高速公路的匝道部分,是一种接力方式。
“无人”是一个大概念,产生了无人物流、无人工厂、无人超市、无人餐厅等很多新词。事实上,无人化探索很早就开始了,从由航天、军事等领域扩展到了人们身边。从国外发展趋势看,无人物流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从实验室等封闭场合向开放环境发展,从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到结合整个供应链体系去做,从解决重复性劳动、应用于未定危险环境到控制效率、业务协同上发展。而国内无人物流场景应用比国际上更为大胆。伴随我国物流产值规模越来越大,老百姓对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基础科技前进越来越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这些都对无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景空间。
物流科技成熟度已经到了应用阶段,给行业带来了很大改变。目前物流行业需要提升操作效率,降本增效并进。物流行业也为科技提供了很多场景,不过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是直接跳过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来到了现在的无人化和智能化阶段,整套流程无人化要配合好信息系统业务平台,可以对整个物流环节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中国智能物流迎来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会。
受限于人力、交通、政策,智慧物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物流行业末端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的三成,无人机等技术在末端应用会提升时效、降低配送成本。企业需要通过智慧物流来降低成本,运力补充,人机协同效应提高效率。
中通接触无人科技时间相对较晚,作为后起之秀,中通科技打造了科技开放平台,以这种运作模式,快速寻找好的产品和团队,共同打造无人配送科技。其实无人科技与人工操作并不是替代关系,就目前复杂的配送场景来看,两者是一种共存和互相补充的关系。
苏宁集团此前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去拓展线上业务,下一个十年的战略将回归到服务本质,从线上转向深挖线下,更贴近消费者。苏宁希望借助实体门店将末端服务做到极致,配送时效由小时级加快到分钟级,服务半径从最后一公里深入到最后100米。由此也建立了苏宁小店等实体门店,就苏宁小店业态来说,计划2020年达到两万家的规模。通过更加密集的末端网点,消费者可更好的感受苏宁的产品和上门服务体验。我们通过门店数字化也将更精准描述每个会员顾客的画像,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行为特点等反馈来调整门店的商品结构、服务设置等。
为了解决消费者收件不便利的苦恼,满足暂时代收、代放快递需求,将配送从最后500米延伸到最后1米,菜鸟推出菜鸟小盒新产品。由于产品较新,目前菜鸟小盒会选取部分社区、开发商或物业进行充分协商,综合考虑消费者、快递员以及整个市场的接受度,再直接向消费者推广并在菜鸟驿站进行联动。菜鸟小盒初衷是解决收快递的问题,未来还会上线收外卖、家门口安防管家等综合功能。这些功能目前已经具备了技术能力,具体的商业落地场景,还需结合消费者实际需求和落地管理规定以一步一步实现。
末端经济有很多待挖掘的应用场景,速递易目前在做绿色可循环业务,满足多样化需求。快递柜布局的核心目标是降本增效,因此要布局在离用户更近的位置,社区成为布局首选。公司还会根据区域人口密集度、电商数据来选择布局。目前,速递易在287个城市布局了8.5万组智能快递柜。其实,对社区物业而言,快递柜有助于提升物业品牌服务、降低社区管理成本。不过,还有不少社区对快递柜的功能认识不足,快递柜进场时,社区会提出很高的要价,因此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智能快递柜市场仍需培育。
目前物流人力成本是最大成本项,闪送目标服务用户定位高端,此类用户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及时性服务和要求安全送达。整体而言,闪送锁定了C2C核心痛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尽量优化成本。首先,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出现之后,信息流转效率不断提高;其次,闪送的模式是共享经济,在整个配送过程中采用众包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通过需求和画像特征,最大化、最精准地匹配闪送员,提升匹配效率。而对于配送安全问题,公司除了培训还实时记录配送轨迹。
在本次2018(第四届)互联网+物流格局论坛现场,《北京商报》社、北商研究院以及西街传媒联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中国物流学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北京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苏宁集团、满帮集团、海航冷链、中通快递、菜鸟、闪送、速递易、秒送科技等物流企业共同启动了第二届中国快递员节。“快递员节”由互联网+物流格局论坛于2017年创立,旨在呼吁相关协会和物流企业共同关注快递员的生存状况和监督监管。物流科技迅速发展,更多的末端应用技术正在改变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在以“少人”甚至“无人”为愿景的科技创新推动下,快递员也将逐渐改变简单的重复劳动,迎来全新的时代。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