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证券倒下前夕,徐卫国到处求人:愿消灭我以换取大鹏平安……十多年前的券商危机,教训如昨。

来源:资管老六(微信号:ziguan666)

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相应的,每一个行业也都有自己的周期。

前些天,国内某港股大号头条推送了一篇“银行往事”,主要讲今时今日与1995年那次调控的神之相似。

文中讲银行的情景,让老六不止一次想到身处的证券行业。

2002-2006年那次券商倒闭潮,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上一条推送,老六和大家回顾了南方证券、中经开、汉唐证券的败落,

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把焦点放在华夏证券、大鹏证券、联合证券身上。

让人心痛的航母:华夏证券

大鹏证券倒下前夕,徐卫国到处求人:愿消灭我以换取大鹏平安……十多年前的券商危机,教训如昨。

1992年成立于北京。曾经的航母级券商之一。

准确来说,能叫“中央级券商”的,当时全国可能就三家,分别是南方证券、国泰证券、华夏证券。

大股东是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背景快厚过老家的西安老城墙了。

华夏证券旗下曾拥有91家营业部和24家证券服务部,注意啊,这可是那个年代的百家营业部;并创造了无数令同行垂涎的第一:

第一家全国交易联网,第一家实现全国统一清算,第一家实现保证金集中管理……

说起来,还有个花边。

今天我们能有个liaoning舰出去游两圈,还得感谢人家华夏证券和创律集团,当年愿意斥巨资买下瓦良格啊。(虽然这也是个杯具。)

然而在老六看来,华夏证券最牛X的地方不在别的,而是它的名字。

像先于它倒下的万国、君安,跟它同辈的国泰、南方,其实名字都起得比较矜持了,华夏证券一上来就整一个“华夏”

——大有要将全天下华夏儿女的生意都给做了的气势。

这点还真不是胡诌,华夏证券的英文名就暴露了一切:

CHINA SECURITIES!

——建国以来,以国为名的证券公司,只此一家。

然而还是倒下了,为什么呢。

当年有一位记者在报道华夏证券危机时,使用了一句颇为严重的评价:

“一句话,2004年倒台券商暴露出来的那些丑事,华夏证券几乎都曾干过。”

至于是哪些“丑事”呢?

其实都是当年内控不严、熊市漫漫、盈利单一的背景下,许多券商铤而走险的行为。

05年的一份审计报告审计出了十大问题,篇幅过长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选几个摆出来看看:

重仓股亏损严重

截至2004年6月30日,华夏证券自营证券与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总计持有太极集团6087.29万股;持有青海明胶1325.09万股;持有火箭股份9487.11万股。上述三只股票浮动亏损计8.6亿元。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就是坐庄把自己坐死了嘛。

自营证券业务违规

违规开展B股自营业务。截至2004年6月30日,委托业务规模为美元719.72万元,港币14619.6万元,库存股票折合人民币合计14928.22万元,浮动亏损折合人民币合计4048.27万元。

投行业务违规

在投行业务中,存在为上市公司报销费用、预留债券承销手续费收入、返还上市公司手续费、支付顾问费等问题。

经纪业务违规

截至2004年6月30日,占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16.06亿元。违规卖空国债、企业债标准券开展融资回购业务,涉及68820.31万元。

违规以经纪人提成为名异户返佣,少交营业税,共计189个资金账户,返佣2214.7万元。通过资金账户为客户套取现金,累计3557.52万元。

……

果然船大不好调头,航母犯起事来都是惊天动地的。

《法制周报》曾报道称,为应对危机,华夏证券曾决定采取高息揽存来归还保证金。

据了解,当时召开各分支机构领导会议,下达融资指标,利息达到10%

只是这个办法的确可以搞来钱,但却导致其每年的财务成本增加3.5亿元

后来的后来,债台高筑,也赚不来钱的华夏证券,实在绷不住了。

在2005年8月,被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重组为中信建投证券建投中信资管,分别受让其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

同年12月,被证监会撤销业务资格。

2008年8月,被法院裁定符合破产条件。

与此同时举办的第一次债权人大会上,初步明确华夏证券总共欠下了66亿余元

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哪家证券公司敢把名字起得那么大了。

折翅的“神鸟”:大鹏证券

大鹏证券倒下前夕,徐卫国到处求人:愿消灭我以换取大鹏平安……十多年前的券商危机,教训如昨。

1993年成立于深圳。一家注定会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一笔的民营券商

它由原来的深圳国际证券投资基金部副总经理徐卫国,联合与其九名同事一起创办。(仿如小米的七君子,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

从姓名到创业史,都散发着迷人的传奇色彩。

民企的灵活性一展无遗,早期的牛市和徐的运营让大鹏很快风生水起。

以民企身份,一跃成为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知名券商,2000年时其宣称资本规模高达百亿!

单是1999年到2001年间,大鹏证券的净利润就分别为1.4亿元、4.1亿元和1.2亿元,这三年累计向股东分红回报近30%。

简直就是一台巨型赚钱机器。

这一切跟董事长徐卫国的努力密不可分,据人评价,徐这个人“目光敏锐、善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技术和思想”

大鹏证券倒下前夕,徐卫国到处求人:愿消灭我以换取大鹏平安……十多年前的券商危机,教训如昨。

在他的领导下,大鹏被称为国内证券界最没有“背景”、最职业化、市场创新最强的证券公司。

推出的改革也是层出不穷,各种引风气之先。

比如2001年10月就公开喊出“技术牵引金融服务”的口号,成立了网络公司——这恐怕是证券业最早的“金融科技”了吧;

也是在这一年,大鹏证券还效仿“爱德华·琼斯”,搞转型,经纪业务全线转型为美国的投资顾问业务模式;

大鹏当年还要毕其功于一役,将自己改造成金融控股的架构,做成一家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

十几年后的我们看到这些不要惊讶,为啥说转型难呢,还不是因为前面一代人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后面的一代人还要硬着头皮向前冲嘛。

但是徐卫国的改革终究还是太超前了,也显得很不务实,经营不善管理不当出现大量的亏损,还是将他和整个大鹏证券拉到了深渊中去。

最终审计结果表明,因动用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坐庄炒股产生巨额亏损,大鹏证券一共欠下了43.9083亿元

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10月13日同意大鹏证券清算组依法申请大鹏证券破产。

2006年1月24日,深圳中院正式开庭宣告大鹏证券破产还债。

在此之前,原大鹏投行已被国信证券整体接收,原大鹏经纪业务则被长江证券以数千万元的价格买断。

徐卫国本人,2007年被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以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不同于同时期倒下的大部分同伴,大鹏证券的折翅,无论放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2005年事发以来,就不断有人发文深思,试图还原那段历史,试图厘清个中缘由。

下面老六摘录一段发表在《证券时报》上的文章,和大家一同感受:

大鹏危机爆发后,徐卫国奔走四方求援。

他曾说:如果消灭我能解决大鹏的问题,那我宁愿被消灭以换来大鹏的平安……

在徐看来,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参与创建了大鹏。

在大鹏证券成立十周年前夕,他以访谈形式著书《与组织共舞》两册,忽“中”忽“西”、旁征博引,详述自己的大鹏方略,荣辱与共之情毕现。

徐对此书颇为看重,每册编号,大鹏员工领取须登记。

与徐相熟的人多表示,这个人很聪明,很勤奋,否则大鹏不可能有曾经的繁荣。

或许他的梦想太远大,或许他内心承受着某种压力,最终成为一位孤独的舞者。

“有人说,徐卫国是位‘洋派’企业领袖,就算大鹏折翅,也不能完全否定徐卫国的一些举措。

也有人说,徐卫国终究是一介书生,永远生活在自己编制的梦中。”

一声叹息:联合证券

大鹏证券倒下前夕,徐卫国到处求人:愿消灭我以换取大鹏平安……十多年前的券商危机,教训如昨。

设立于一九九七年十月,总部深圳。资本金规模位列当时全国第二大券商。

其实严格来说,联合证券不算“破产倒闭”,毕竟现在的“华泰联合证券”还在,并且还是投行界、尤其是并购重组业务圈子里的扛把子。

只是世间再无“老联合”。

联合证券是最早一批注册资本逾十亿的大型券商。

股东分别是宝钢、四通、广东核电、中国国际航空等37家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

联合证券的成立有特殊的背景,当时国内不少大型国企下属财务公司开设了证券营业部,而根据1997年开始的金融分业政策,这些证券营业部必须剥离。

于是全国30多个国企财务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联合起来,作为出资人,在收购原哈尔滨证券的基础上设立了联合证券。

这个渊源,其实看“联合”这个名字就知道。

也因此联合证券的营业部基本上都比公司年龄大,那时候各个营业部几乎都有自营。

所以在联合证券工作过的很多老从业,都有极强的个人能力。在随后离开这家平台,散落于全国各地后,往往会成为所在团队的主力,继续发光发热。

当年的联合,无论是经纪业务,还是投行业务,在业内都是叫得上名的。

比如投行业务,在2001年其共完成12个主承销项目,筹资总额达73.5亿元,承销家数在全国券商排名第5位,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3.6%上升到6%。

不过受累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股东矛盾,进入2000年后,联合证券发展迟缓、步履维艰,不良资产率一度超过200%。

那是一段无比纠结的历史,股东之间互相撕X老营业部遗留问题层出不穷,纵有强人如盛希泰任副总裁,也无济于事。

2004年5月,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收购联合证券,整个收购的成本在2.8亿元左右。

2006年5月,正在上升期的华泰证券出资7亿元,从华闻系口袋里掏出了联合证券70%的股权。

在监管层2007年年底提出“一参一控”原则后,华泰证券与联合证券小股东磨了一年多,最终持股比例升至97.43%,实现对联合的完全控股。

2012年7月,盛希泰(没错,就是那个俞敏洪的合伙人,著名PE洪泰基金创始人)从华泰联合董事长任上请辞,告别这个他服务了15年的公司。

大鹏证券倒下前夕,徐卫国到处求人:愿消灭我以换取大鹏平安……十多年前的券商危机,教训如昨。

俞敏洪在左,盛希泰在右

也以此为标志,“联合证券”基本就算结束了,从此只有投行华泰联合证券。

华泰联合如今仍是业内最知命的专业投行之一。

去年一年他们的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为人民币973.04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篇幅有限,老六今天不能再继续展开讲了。这段时间倒闭的券商还有很多:

闽发证券、天一证券、鞍山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大连证券、珠海证券、富友证券、武汉证券、海南证券、云南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广东证券、民安证券……

快数不过来了。

之前有朋友和老六理论:

老六,你是不是在给我们制造焦虑?我觉得我们挺好的,毕竟中国这么多股民,大家还是要炒股,不找券商找谁去?

大家知道老六是个粗人,不可能像研究员那样花一万字去和他充分地理论,只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回应一下:

兄弟,现在我们还是喜欢在移动端看电影听音乐,你见还有几个人在用mp3、mp4?

这位朋友后来没再回应,老六不知道是成功说服了他,还是他太年轻了压根就没用过mp3、mp4理解不了。

哎,要真是这样,mp3和mp4听了不知该多伤心。

噫吁唏,俱往矣。

多少风云事,已随大江去。我辈逢此时,岂能空此世。

前文发出后,有人说老六如此“看空券商,是何居心”?

老六只觉得有趣,这位朋友不知是在用什么思考问题,这个行业,我热爱还来不及,何来看空一说?

因为魏征总是怼李世民,才换来伟大的贞观之治。

你会觉得魏征是在看空李世民,看空大唐王朝吗?

关于未来,前景无限光明,但道路何止曲折。

不敢说哀兵必胜这样的大话,但起码的居安思危,往往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1824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