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式”来到核城——四0四,是1988年的冬季。在此之前还来过两次,都是学龄前随母亲过来探亲,或跟随父亲工作生活。因为户口不在,所以这两次不算正式加入核城。1988年我上初二,转学过来的。从那时算起,不算中间去兰州上学的四年,我已经在核城学习工作了26年。今年是“入籍”整整30年啊。
我来自于淮北农村,小时候没见过世面。来到核城,觉得进入了另外的世界,这就是城市的感觉。
有筒子楼住,有家属的把过道当了厨房,两侧有男女共用卫生间和水池子。冬天房间里有暖气,窗台上用汽车电瓶壳做的花盆里长着蟹爪莲、吊兰。玻璃窗下緣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花,透过这斑驳的透亮,外面窗台上绑扎在窗台上的“天然冰箱”以及“冰箱”里单位分或大菜市买的带鱼、大肉等。
再往远处看,就是上方有灯照亮的篮球场,墩台上的毛主席塑像。楼与楼之间五十多米的碎石沙砾覆盖的空地上,不太规则突出一块块木板,上着锁头,那下面是职工们自己挖的菜窖,用来储存过冬蔬菜的,白菜、土豆、胡萝卜……
有著名的核城公园,里面有狗熊、猴子、孔雀等十多种动物,还有一架据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机。
去厂区有公交车,经过持枪的哨卡;有单位食堂,用粮票和饭票,单身职工去的多。我最喜欢周日父亲从食堂打回来的红烧带鱼;有方正的水泥铺设的马路和上下班的汽车。转学的第一天早晨,父亲送我,天还没亮,父亲指着鱼贯开出停车场的班车说,这都是上早班的工人,你好好学习,中考时一定要考上技校,当个工人。那个时候,父亲一个人养家,他是想我早早担负家庭的责任。
有集中供应的打水房,供开水的。我几乎每天的家务就是从家门背后撕下五分的水票,拎着镀锌铁皮打制的水壶去提开水。开水房里雾气朦胧,大家寒暄着、小心着脚底下结的冰。
我很快就适应和融入了这个城市,把浓厚的老家话也转换成了标准的普通话。
插班后有同学问我爸爸是几厂的,我随口回答,在四厂。同学再问,你爸是干啥工作的?我说,修汽车的。于是乎露馅了。同学说,你爸哪是四厂的,肯定是运输处的!我那时只记得爸爸很牛,修汽车很有水平,以为核城也就是修汽车的,把个四0四厂也简单记成“四厂”了。
二
后来,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并不大,但挺全呼。以建设路和工人俱乐部毛主席像对面的马路为纵轴横轴的四个分区。南北贯通的建设路,分布着百货商场、自由市场、新华书店、理发店、东风大酒店(真的不大)。还有一区11号楼家属楼,临街,一楼面朝马路开了一排子小店,割玻璃的、照相的、出租录像的……
一区是小城的第一“象限”,西北角,应该是最早建设的部位。一区多是单身楼和旧的家属楼,有碧潭浴池、粮店、大菜市、核城公园、第一小学、老医院、报社和印刷厂。后来在11号家属楼后面建了一个创业场,三层圈围式建筑,是90年代初军转民二次创业的标志。一层多是小餐馆,二楼三楼是服装、美发、化妆品等。此处是搬迁前小城的CBD。
我随着父亲母亲住在这个小区最长久。父亲在做单身的时候就住在11号单身楼,运输处的。我们家农转非正式成为核城居民后,一直到我上班后的2001年,父亲才终于分到三区西南角上的二居室。想想那个时候住的真可怜。
二区在小城的东北角。多是建厂时建筑公司的家属区,有武警部队大院,矿区一中(高中)。还有八0三电厂的家属区。八0三电厂最早是配套建设的电厂,建成后不久就归电力系统管了。是小城四0四厂外的一个较大单位。那时候,电力系统工资高待遇好,家属房有保障,在家做饭用电不收钱,四0四的大人小孩都很羡慕,是姑娘找对象的就近最佳选择。
三区是小城的西南角,房子面积比较大。“红楼”就坐落在最南侧,是四0四的机关大楼。红楼局部五层,砖混结构,据说是小城坐北朝南最正的一栋楼。红楼背后是公安局、核城宾馆、第四小学;矿办楼,是省里派驻行政机构。红楼前面是通讯大楼、电大、职工医院,老职工活动中心。
四区是小城的东南角,“第四象限”。大概是最新的一个小区。这里功能比较杂,有矿区二中(初中)、停车场、体育场、灯光球场、溜冰场、科技图书馆、邮局、银行、百货商场、煤场、养殖场,还有小城的第一个自由市场,东西向大概有200米长。卖啥嘛,大家能想象的。体育场是标准的模样,周围砌的水泥台阶看台,标准长度的跑道,足球门框、跳远沙坑。这是我初中早操、体育课以及运动会的场地,每年小城也在这里举办运动会。开公判大会也是这里,场子里人山人海。
每个区都不大,建设路从红楼走到动物园,步行也就半个小时。
三
但是,还没说完,小城四个“象限”的外围还有说头呢。
建设路从红楼再往南走,十余分钟步行就到了养鱼池。里面有小船、划艇。
第一三区的西侧山坡上,是城市的延展部,有一片成排的山上平房。所谓山上,其实不能称为山,就是一个坡地,和小城的落差不超过40米。平房的建筑质量不高,每家有两三间房,有小院,有上水和采暖,但没有下水。不远处,有外观像碉堡式的圆型公共卫生间供大家使用。最高处,有座看守所和曾经的五小。看守所里面啥样咱不知道,从外面看就是高墙、岗楼、铁丝网、探照灯,上面有来回巡逻的武警战士。再往上走,就是后山绿化带,一条人工挖掘和铺成水泥渠壁的水渠,紧挨着10多米宽平整的便道,两侧栽种着白杨树。白杨树林并不宽,两侧加起来约100米左右,南北绵延3公里的样子。这些树和土地,都是职工们和孩子们义务劳动的结果。我在后来的初高中期间,每个学期都会参加这个活动,兴致极高,比学习有意思,也有成就感。夏季,这里是个人们的好去处。我则不分冬夏,经常光顾这里。走一走,远眺一下远处陇海线的火车、西下的落日、天际线和一片茫茫的啥都没有。心里没有惆怅,只是个敞亮!
小城往北走有两条道。一条东侧的,和铁路线同方向,是进厂的核城路。关于厂里,我就不说了。西侧的路,实际上就是建设路的延伸,曰水源路,约三公里。依次是路东侧的五厂小树林、五厂平房、运输处的大修车间、负责机加工的五厂;路西侧的警卫团,711水厂、最远处是四0四的工业学校。五厂小树林,是小城下水浇灌的,据说是恋人们的地盘。大修车间是修汽车的,好几个大的厂房,里面嘈杂,汽油味特浓,厂房外是废弃的汽车;我至今记得里面忙碌的场景,和我父亲拆卸发动机的一身油污。运输处大修车间门前、五厂平房西侧,是大修车间曾经的菜地,我在第二次随父亲来的时候陪他在这里种过菜。工业学校是我刚到核城最大的理想,努力学习,考上中专,上班挣钱。学校有中专,也有技校,创办较早,是核工业几所著名的学校,为四0四培养了大量人才。
小城隔着核城路的东侧是福中站,从铁路陇海线接出的自备铁路线,也是一直通到厂区。小时候一直误听为“福东站”,觉得是福利区东面的站,有道理。工作以后才知道,是“福中站”,但一直不解。上白班的职工们从这里乘坐火车进出厂区。福中站是运输处的铁路业务的一部分。有调度楼、机车库、职工的几排平房,还有一个小澡堂子。刚到核城的时候父亲经常带我来这里洗澡,方方正正的水泥池子。后来,就有了我家附近的碧潭浴池,两层建筑,楼上是男浴池,有搓背,有好几个贴着瓷砖的大池子,真正的窗明池子亮。
说到这里,似乎没啥可介绍的了。别急,低窝铺火车站还没说到呢。为啥叫低窝铺,有人说是地名。我就纳闷,这个地方没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也没有明显的山包河流湖泊,如此不起眼,按说不值得人们给这个地方起名字。这个小站去往北京上海兰州的特快车都停,卧铺车票在这个车站有发售。说起来都无限的自豪!
四
捡起了诸多记忆。后面的事就快点说吧。
后来,我上了高中。
后来,我回到核城就上了班,一直工作生活到现如今。
后来,2006年,生活区搬到嘉峪关。我们大家就欢天喜地的搬到真正的城里了。城里啊,住的宽敞了,出行方便了,周围的绿化环境也好了;见得人多了,过马路得遵守红绿灯了。
核城,我的小城,现在怎样了呢?
核城,还是叫核城,仍是地图上的无名小城。一二三四区,还有山上平房区、五厂平房等老旧房屋都拆了。我,我父母曾经住过的所有房子,全都拆了。夷为平地,盖了亭了,铺上路了,载上树了,种上草了,喷上灌了。较为新的,安全的,留下来作为职工倒班公寓了。后来,我们职工上下班有舒适宽敞的大巴了,也有崭新车体的火车专列了,也有了宽敞整洁的职工餐厅了。
现在,养鱼池修整结束了,核城公园翻修快结束了,核城路改造快结束了……
对了,今年是核城四0四创建60周年啊。
这些还只是现在,等着吧,我们核城还有更多的将来呢。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2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