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这双鞋的性能之前呢,不得不提到一个点啊,也算得上是这双鞋的一大特色,那就是这双鞋的颜值,真的惊艳。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双惹眼,而且舒适的休闲鞋来平常穿着的话,那么这双PUMA,你也可以把它列入到你的购物清单当中。
但是就实战方面的体验来看,实话实说,它配不上现代篮球鞋这样的称号。具体哪哪方面不行呢,接下来,我们来和大家详细聊聊。
首先说说它的致命缺点,老式,复古,并且局限性极强的中底结构。
其实篮球鞋中底外底的设计这么多年了,来来去去尝试了很多的方式,比如像过往的PUMA Clyde这样,AF1这样,再后来鞋侧面加宽,包括欧文系列的球形外底,等等。
这一系列设计的逻辑,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那就是,作为一个脚与地面间的介质,能够更好的适应于更多接触的变化。原则上来说,球鞋的中底外底,需要面对的,是解决多种问题,而不是一种问题。
回到这双PUMA Clyde,前掌重心过高,没有做出特别有效的防侧翻处理,如果在做变向等动作或者垂直起跳落地时,球鞋的侧向支撑会存在极大的隐患。
如果你落地很稳那没毛病,但是脚与地面间的接触的瞬间,并不是那么稳定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中底外底设计,就会让崴与不崴,变成一锤子买卖。
在脚部落地的瞬间,有一个角度的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崴;低于临界点,不崴。而传统的防侧翻的加大,给了一层额外的接触,给了一个在临界值的边缘自身可调节的范围。而这一层范围所起到的效果,可能是救命用的。
同时,整个中底的包裹,既直接又很硬。对于移动型,灵活的后卫们来说,给你的感觉就像个老顽固一样偏执。你会感觉每一个脚步动作都被受限制了一样,除了直线跑动以外,在做侧向移动等动作时,中底的牢笼,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压制你一定的灵活性。让你无法释放出激情。
而这双PUMA,在前掌稳定性方面,做得的确不差,但是在你跑位跑到底角,准备调整步伐落地,将脚趾对向篮筐准备出手时,那一刻球鞋给你的感觉,还是会出现明显的卡顿感。可见这样一套过于复古,过于偏执的中底造型设计,还是会对球员的表现,有一定限制的。
第二个点呢,就是它的鞋面包裹,这次PUMA使用的一体式编织面料,整体感受还是很贴合舒适的,和ZK11精英的包裹感受类似,尤其是内外侧这两块区域,搭配上这样一套比较特别的系带系统,将鞋带穿插这几个鞋带孔拉紧之后,鞋面侧翼的包裹感受强烈,且不会有像魔术贴那样的异物感,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给球鞋的整体包裹感受,加分了不少。不过在实战过程中,前掌会出现像欧文2代,3代那样顶脚趾的现象,顶一下那真的是痛得你想拔剑的感觉。如果之前有被这种顶脚感的恐惧支配过的朋友呢,这双鞋,建议你还是不要考虑了。
除了顶脚这个问题以外呢,脚在球鞋内部基本不会出现打滑,或者不跟脚的情况发生。当然前提是,你得选对尺码。在这里也再次提醒大家,买PUMA的鞋,以选耐克的US码为标准,比如PUMA的US9是42码,而耐克的US9则是42.5码,在选择购买前,一定要把尺码先搞清楚,耐克穿US9,PUMA就买US9。
聊完包裹之后,我们再来聊聊它的缓震,虽说是出自巴斯夫的科技,好像给人感觉也会和Boost,Drive Foam一样牛逼的感觉,但是几场球实战下来呢,前后掌的缓震感受,基本没有那种Q弹的感觉,但也不像欧文3那样的板砖感,还是会给你带来一点点回弹和反馈。
对于正常体重的朋友来说呢,这样的缓震,还是够用的,不过对于大体重的朋友们来说啊,穿这双鞋实战久了之后,后掌偶尔还是会出现震脚的现象。个人认为这样的缓震感受,只能算勉强过关,至少比A-Shock这一类软而不弹的中底科技,要实用那么一些。外底抓地方面,这样复古的板鞋纹路设计,在常规的实战场地上表现尚可,基本没出现过打滑的现象。但是耐磨方面,这双鞋的耐磨简直可以被归类为辣鸡的水平了,才穿着实战没多少次,鞋头及后跟处都出现了明显的磨损,感觉和Kobe NXT 360一样娇贵,考虑到耐久性的朋友呢,同样的,这双鞋可以直接Pass。
可能这个时候有朋友就会问了,这鞋包裹不挺不错的吗,缓震也不是很差啊,抓地你们也说还可以,其它问题,貌似也没那么严重,怎么就配不上现代篮球鞋这样的称号了?
如果一双休闲鞋,光靠加强了鞋面,加强了缓震科技,就能胜任所有位置的篮球运动,什么后卫啊,前锋啊,中锋都能穿的鞋。那我觉得那些国际大牌都不用研究篮球这项运动了,直接回家洗洗睡了,是吧。因为这样做的话对于设计和制作篮球鞋的标准太低了。
中底科技与鞋面科技,这种单纯的科技来说,并不是一加一就等于2的。就像组建一个球队,并不是把球星组织在一起就能够成功的。而其中的化学反应,与针对性的部署才是成就一个球队的核心。如何用好科技,如何让科技更好的配合,才是真正需要研究的。
而像这样一款,过多的去为外观妥协的球鞋,在实战性能方面,终究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即使它的缓震和包裹,都属于还不错的水平。
这样跟大家说吧,如果这双鞋能实战,那么大多数市面上的鞋款,什么AJ1 FK啊这些鞋都可以拿来打球了。就是把过去的老鞋加个编织鞋面,某些鞋款中底再加个发泡材质。但实际上,外观的局限性,多多少少会让球鞋,失去了球鞋性能指标中,相对重要重要的一环。
具体推荐人群的话,个人认为,它更适合那种跑动范围小,而且不经常在篮下活动的朋友们去穿着实战,但说句实话,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意义上,穿什么篮球鞋,都可以打球的人。而且他们不该被归类为射手,而是射手中的一类群体。
真正意义上的射手,对球鞋的性能要求,真的比大家传统印象中的,要高很多。比如我,我就是一个极其需要球鞋前掌稳定,球鞋包裹好,以及球鞋贴地感优秀的球员,我就是一个纯射手,鲁班7号就是在下。
原价120美元的PUMA篮球鞋,我们最后花了1400多才买到手,据说到了明年国内会正式发布,具体的价格信息呢,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微信,XCin,我们会尽量第一时间告知大家。
即使有诸多代言人,而且是不同位置的球员代言这款球鞋,但我们依旧,不推荐大家购买来实战。当然啦,买来出街,我们是特别推荐的。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一起看下PUMA这个品牌,说实话,就单说篮球鞋这块市场的话,我阶段性对PUMA是没太大信心的。很明显的一点,你签了这么多代言人,这么多位置的球星,宣传了也大半年了,结果你就只推出了这样一款设计老旧,单纯填充科技的鞋款,而且让各个位置,各个打法的代言人都穿,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8102年的今天的篮球市场,还是当年一双匡威搞定全联盟的时代?我并不这样认为。
就现阶段来说,它对耐克和阿迪这些大佬品牌,还构不成威胁。当然啊,欢迎PUMA能在后期狠狠扇我们的脸,把产品做好做出文化,也同时做出真正适合于篮球运动的产品,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2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