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对笔法调控,提按轻重、转折粗细等技法,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笔画写不对,整个字就和字帖上的感觉完全不同。
而且即使临写到外形完全相似,但总体看上去,还是和原帖有些“不一样”,似乎少了什么“味道”。而这种东西又不是靠“形似”能弥补的。
会写软笔,对你写硬笔可能有所帮助;但会写硬笔,对你初学软笔,起到的帮助可能不太大。
横竖折弯撇捺点提,这些基础笔画,说起来顺嘴,想起来简单,但想要提笔便“信手拈来”,却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我们要带着这些问题,将这些基本点画的用笔方式及方法搞明白,之后再去临摹,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奇效。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相对于古代学书的“传承”“教习”“面授”而言,如今自学毛笔字,也并非是不可能事件。
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分享他们的练字技法,以及基本的笔画书写笔法,我们可以自行搜索,观察他们的用笔方法。
在这里墨姐还要补充一点,我们在自学的同时,最好抽时间读一些书法方面的工具书,使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分辨能力,观照众家之法,从中选择较为流畅、正确的用笔方式,勤加练习,只要“法”对,未尝不可能“一日千里”。
当然,墨姐在这里还是要建议,各位如果真的对书法有兴趣,最好还是找位明师,注意,是明师,去系统的入一下门,之后再去自己联系,效果可能比自己独自揣摩会好一些。
拿一张透明的纸盖在字帖上,对着字帖上的书迹一笔一笔的仿写,笔画的轻重,弯折程度,出钩的方向与分寸,这些书写时的微小细节,在摹帖时都要注意。
要知道,即使是贴着原作勾描,往往都很难做到与原书作书写的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在摹帖阶段,要尽量写得与原帖一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用笔能力。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贴心”的字帖,已经用双钩或是单勾,将每个字的轮廓勾画了出来,大家也可以先从这类书帖开始练起,用笔先对其进行填墨,加深对原字用笔与结体的了解。
单纯的讲怎样临帖,恐怕光靠文字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墨姐就从临帖的三个不同方法,或者说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来讲一讲,楷书的帖,到底该怎么临。
在格临阶段,这些标准的米字或是九宫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点画的部位结构,使我们在临写时GMAT保分不至于将结构写散,字写的走了样。
另外在格临的时候,如果我们手边没有自带九宫或是米字格的书帖,我们可以用玻璃块儿之类的透明物,按照书帖上的字的大小,依样在透明物上自己画出方格,将其盖在帖上,然后对照着方格中各点画的位置,在纸上依样临写。
由于无“格”可依,写出来的字可能“大小不一,宽窄不定”,所以对临阶段比较考验我们对字结构的把控,以及初步的章法掌控。
这就意味着,在九宫格上能写好的字,放到一张白纸上,并不一定能临写好。所以墨姐建议,各位同学最好在格临纯熟之后,再去挑战对临。
在下笔之前,我们最好先将每个字的笔画、结构都细细揣摩一次,现在心里“画”出这个字的形态,随后落笔书写。写完之后再去对照原帖,找出差别,临写修改,如此反复,方能将一个字揣摩透彻。
很多同学可能会有“心慌”的毛笔,临写的时候,多是看一笔写一笔,这样的临写方式其实是不对的,而且有害无益。
。
。
所以,我们在临写一个字的时候,最好先去“记住”这个字,记住它的每个笔画,在写的时候感受这个字的行笔顺序,这样连贯着去写,可能会让你的字变得更加“顺畅”。
记性较好的同学,在将整部书帖全都对临完毕,并且临写熟练之后,就可以尝试着去进行整体的背临。
如果有同学实在记不住,也可以进行局部的背临,将整部书帖分成几个部分,逐一去背写。
背临的重点在于,当你摆脱书帖,依靠记忆去默写的时候,写出的字与原帖会产生多大的差异。
完成一次背临之后,一定要拿去与原帖相比较,比较每个字的点画,每个字的间架,若发现差异,则重新默临,直到每个字都能默写的与原帖“形神兼备”,如此一来,才可算是“小成”。
有“小成”自然就有“大成”。大成阶段的境界便是“信手拈来,以假乱真”,牢记于心,永不回生,若是我们能达到这一阶段,才算是将一部书帖真正“学会”了。
临摹是学习楷书的捷径,但捷径当中同样存在着许多“岔路口”,一步走错,可能就走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在临摹阶段,我们应当注意一些常见的“歧路”。
这是初学者最常见的毛病之一。今天刚写了几天颜体,过几天又去学欧体,写了没半个月,又转习柳体,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得,哪一家都学不明白。
武术、木匠、烧瓷甚至是相声杂技,这些中国传统技艺,所遵循的其实都是一师入门,而后再去“博大精深”。
大凡沾上艺术二字的技艺,仅靠动手照习描摹,而不去思考本质内涵,多半是无法习得精髓的。
书法也是一样。对于初学者而言,只去照葫芦画瓢,而不去思考琢磨,同样难以掌握其规律,写出一手好字。
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去掌握其规律,思考其本质,只要掌握了规律,进步自然也会变得很快,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顿悟”。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精于读帖,能精细的观察出书帖中每个字的用笔、结体特点,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如此一来,你的进步速度一定会很快。
有些人可能心血来潮,学了几天之后发现没什么进展,那股劲儿也就被现实磨没了,于是将笔一扔就不再过问。
要知道,从古至今,任何名家在临摹阶段,都是下了大功夫了。有废寝忘食,有沾着墨汁吃饭的,有将一座池子洗成黑色的,也有转行千里,只为求教一位名师名帖的。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