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无论是成绩还是社交能力,都缺一不可。没有成绩,许多事情便无法开始,没有社交能力,许多事情则无法延续。

无论是选择哪一方,只要全力以赴,都不是失败者。

本文来源:公众号:“棕榈大道美国中学申请”(ID:palmdrive_highschool)。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在浏览知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家长无奈的表示,自己的女儿在美国读小学三年级,很聪明也很爱读书。但她十分反感大人表扬她聪明,一旦有人夸她“Know it all”便会激烈回应“我不是!”。

不光是孩子自己,当你询问一名美国学生优点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出很多擅长的事,而“成绩好、读书多”总是会被放在最后,甚至有些难以启齿,“学霸”似乎代表着“无能”。

这是为什么?什么时候“聪明”竟成了一种错误呢?

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Jock总是万人敬仰,Nerd只能角落悲伤

在美国的校园文化中,的确存在着一条鄙视链:Jock站在顶端,而Nerd处于末尾,这两种人是截然相反的存在。

Jock外向开朗,擅长体育,人缘好,可能有些自大;而Nerd是那些可能对某一知识领域非常在行,但缺乏社交能力、内向害羞的“书呆子”。

而这种标签越来越多的被贴在“不爱说话”的亚裔孩子身上。

除此之外,纽约时报也曾发表过文章表示:在美国校园尤其是美国高中的“鄙视链”中,除了上述两个标签之外,还有以下角色:

Poser:喜欢模仿人缘好的人,为了融入集体愿意做任何事。

Cheerleader:通常为女性,外表迷人,活泼开朗,比如拉拉队长。

Emo/Goth:喜欢穿黑色、迷恋哥特等暗黑亚文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Preps:来自富裕家庭、穿着精致,将来可能考入名牌大学成为社会中上阶层的学生。

Loner:没有朋友的边缘人物。

一所学校里,Jock和Cheerleader几乎是校园地位最高的学生,享有的权利最多,给予的待遇也不错。而Nerd则不同了,作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在美国校园里似乎只能是低位的存在。

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在许多校园影片中也是如此,成功的、受欢迎的甚至是拯救学校的都是自信开朗强大的人,而被救助的永远是瘦瘦小小的、带着眼镜抱着书的学生。

许多孩子不愿意被人称呼为“Know it all”,甚至不愿意被别人称赞聪明,因为在他们看来,聪明、小百科等称号代表着“死脑筋的人”,这种人是不会有朋友,也不会受欢迎的。

过度解读的“社交主义”,产生了“反智之风”

近几年国内一直都在刮着猛烈的“情商教育”之风。

“成绩的好学生不一定有成就,情商让孩子更强大。”

“孩子没出息,获取情商是根源!”

“你认识的人,决定了你的未来!”

不可否认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如此狂轰滥炸的“科普”下,家长们纷纷开始过度解读,并且全力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情商高、会社交”的人。

于是渐渐地,一种“反智”情绪出现了,社交似乎变得比学习更重要,亲戚和熟人能带来的好处比自我学习要多得多。

所以当孩子们出来读书的时候,家长们总在耳旁孜孜教导:“多条朋友多条路,总有用得上的时候。”“多参加活动,多实习,多和上司搞好关系,比埋头加班强”…

是不是感觉味道有些变了?

美高所希望的,是通过社交互动带来的集体锻炼、协作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新观点和新视角的扩展。在家长们的过度解读下,社交却变成了人脉积累,社交主义也成变成了人脉崇拜。

在人脉崇拜下,读书似乎显得没那么有用了。

在家长的“教导”下,不少学生把“交朋友,搞人脉”当成了头等大事。

对导师、组长点头哈腰,有求必应,对学长学姐面面俱到,只要一叫不管是上课还是休息随叫随到,教室打扫卫生、聚会跑腿打杂样样不落。

每当被问起时,总是觉得“现在帮小忙,以后他们帮大忙!积累人脉总是没错的。”

结果呢?等到期末的时候才发现,本应该用来考试复习的时间全都花在了社交上;临近毕业想要实习时发现,除了聚会打杂没有做过别的…

同样的道理放在美国,也是如此。

想进入啦啦队,想进入体育队,跟着又是锻炼又是帮忙的,然而并没有那么强的身体素质,训练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跟不上节奏;

想变成“万人迷”“辩论高手”,却没有相应的口才和能力,强迫着自己开口却磕磕巴巴的,别人越注视越脸红,恨不得躲到背后去。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事,为了弥补缺点而努力是好的,但是花大量时间去勉强自己做不擅长的事,对自己的长处疏于练习,事倍功半不说,还只会变得越来越平庸。

比起强行融入,身处异乡也能够找到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在美留学的孩子,是多读书还是多社交?

对于这个问题,有位同学直接发到了知乎求助。该问题被浏览了三万多次,收到了200多条回答。许多同学表示自己也曾同样为此迷茫过。

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有个高赞答案回答的很好:Work hard, be nice, good things happen。

如果你不是个很擅长社交的人,那就好好读书,没必要去强求融入美国社会。这是个多样化的社会,无论你怎么走都可以。

有个有趣的调查显示,成功的成年人,几乎都声称自己在高中属于“书呆子”。

对于“书呆子”来说,比起受欢迎,他们更想追求的是另一件事情——聪明。

这不仅仅意味着在学校得到好成绩(虽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挺重要)。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能够设计奇妙的火箭、写出漂亮的文章、理解编程原理。

一句话,他们想要做伟大的事情。

所以为了让他们因为“受欢迎”而放弃读书投向社交的怀抱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离开学校以后,真实的世界却能友好地对待这些人的原因。

因为到了社会上,好玩、合群、关系不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衡量因素,自己行为能够带来的真实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选择社交,那也完全没问题。

那些知名领导者身上拥有的口才、行动力、策划执行力是通过不断实践和反复练习得到的。通过社交活动,他们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结识到更优秀的人才,由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情商教育被美国家长吹爆, 什么时候高智商变得可耻了?

有一点要注意,他们在进行社交活动时,可不是毫无条件毫无底线的,他们深刻的明白既然“牺牲了成绩”那么就要在“社交”上更努力,那些低俗无用的活动是不在计划名单上的。

为了策划好一场大型活动,可能也要熬上半个月的时间进行沟通策划;为了结识更好的朋友,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这样才能够有资本站在同一个水平上进行信息交换。

并不是所有的啦啦队长都受欢迎,并不是所有的活动组织者都被人尊敬。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没有真本事的人很快就会被击倒,再也无法起来。

写在最后

无论孩子处于何种教育环境下,选择何种发展方式,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支持。

当他可以抵抗住环境压力,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并且为此日夜奔波不停奋斗想要取得成绩时,是十分可贵的精神。

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过分强调他的“短处”,以此用力的去打击他,逼迫他改正,强迫他去学习。

放弃了在别人眼中难以得到的成绩和天赋,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去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事,没有进度还要备受指责,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折磨。渐渐地,像文章开头的小女孩一样,以自己的优势为耻,是十分令人悲伤的。

许多家长会考虑,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最好的可能没有固定,但最坏的教育一定是走向极端。

有些家长会盯着孩子缺少的部分一直“疯狂强调,疯狂补习”,希望以此弥补孩子的缺陷。

然而不管是中国教育还是美国教育,一直以来全力培养的都是足以面对未来社会风雨的复合型人才,尽管有各自强调的点,但是并不是另一边完全放任不管。

因为无论是成绩还是社交能力,都缺一不可。没有成绩,许多事情便无法开始,没有社交能力,许多事情则无法延续。

读书读到深入,在某个领域学到顶端,自然而然的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一直都能十分受欢迎的人身上,肯定是某项技能十分突出或者某种特质惹人喜爱。

无论是选择哪一方,只要全力以赴,都不是失败者。

就让孩子们自由的绽放吧。

双十一限时限量折扣(前500名)

优惠力度空前,千万不要错过哦!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318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