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和科幻影视剧中的元素,代表人们对于未来交通的一种美好憧憬。但实话来讲,想到“飞行汽车”这个概念好像不难,它就是两种二十世纪的两种主流交通工具的拼合。那么“飞行汽车”很难做出来吗?其实也不难,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有很多“失败”的尝试,而最近几年更是有众多创业公司开始了“飞行汽车”的设计和制造,从可见的报道来看,已经有数家公司的飞行汽车成功试飞。
八月底,日本初创公司SkyDrive在丰田试验场对旗下产品进行了飞行汽车的试飞测试,这辆颇具日本科幻动漫感觉的飞行器成功的在10 米的飞行高度坚持了4分钟。据介绍这款飞行汽车可以在低空进行低速无束缚的稳定航行,未来可以将飞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100公里,并计划在2023年实现商用。但这一“飞行汽车”只设计了固定的起落架,因此不能在公路行驶。如果严格来讲,这一飞行汽车只能完成点对点的直飞,只能“低空飞行”。
这么说虽然有一些吹毛求疵的嫌疑,但我们需要对“飞行汽车”的出现做一番详细的检讨。在众多人纷纷表示会把飞行汽车看作未来主流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得认真审视一下飞行汽车想要落地普及的重重考验和问题。
飞行汽车的概念在众多的科幻作品中出现之前,这个概念的原型其实就已经出现。在二十世纪那些充满浪漫幻想的工程师手中,打造这样一辆又能路面行驶又能腾空飞行的机械装置其实并不难,但最后因各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
最近十来年,随着新型动力电池、新材料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飞行汽车又重新成为一些制造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们投入的热点。
2009 年,美国工程师肯尼思 · 韦尼克发明的一架可折叠机翼螺旋桨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可以行驶上公路的飞行汽车。受此鼓舞,后面也有更多的飞行汽车被陆续设计出来,比如2018年,波音公司收购了航空技术公司Aurora Flight Sciences,成立Boeing Next部门 , 宣布重启飞行汽车计划。另外还有像美国的英特尔、日本的丰田、德国大众、荷兰公司 PAL-V、中国的亿航都在这一领域进行着各自的探索。
但目前从整体上来说,飞行汽车的技术可行性正在走向商用,也就是从飞行里程、动力续航和安全性上满足空中出行的要求。不过,飞行汽车要想投入到大规模使用,无论是从监管要求,还是从配套设施,甚至是人们屡屡吐槽的拥堵难题来说,都还不是最优的。目前还看不到飞行汽车可以大规模商用的日程表。
从根本上来说,飞行汽车本身就有一个巨大的悖论。这一概念之初的涵义就是可以用作陆空两用的一种运载工具:当需要远途出行的话,就切换为飞行模式,当需要近距离移动就切换为公路行驶。
早期飞行汽车失败的一大技术原因是因为无法解决飞行装置和地面行驶之间的矛盾,过于复杂的飞行机翼根本无法适应公路行驶的要求,安全性和便捷性是其极大的阻碍。而现在的飞行汽车解决方案正在通过可折叠机翼螺旋桨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它不可避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汽车仍然占用公路资源,在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飞行汽车的加入无疑给地面交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这也是很多陆空两用飞行汽车无法真正上路的原因。
基于这一本质矛盾,现在更多的飞行汽车其实都采用点对点低空飞行的模式。但是考虑到城市当中越发密集的住宅和狭小的公共空间,能够为这些飞行器提供降落的空间仍然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是低空飞行,一旦未来有越来越多的飞行汽车投入使用,低空域的航线规划和飞行许可也将成为一个考验城市交通管理的难题。此外,由于飞行的操作难度和危险系数远大于驾驶汽车,飞行驾驶员的培训考核也将成为这一交通方式普及的障碍。
当然,飞行汽车想要大规模上路的最大难点在于安全监管。一方面大量飞行汽车上天,只要出现零星故障或者失控,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另一方面如果飞行汽车遭到危险分子的劫持和滥用,变成攻击性武器,这一风险会远大于地面交通的风险。现在在无人机都要被严格管控的情况下,谈及飞行汽车其实是奢侈的。
虽然飞行汽车已经来到我们眼前,但是什么时候能像共享单车一样让我们随时取用,可能还要等上很长的时间。在这个中间,飞行汽车大概率只是少数有钱人的城际出行的奢侈选择,即使他们使用,也必须是在一套非常严密的监管规定和报备制度下才能成行。因此,飞行汽车对于现有交通体系只能说是一种小小的补充,要说颠覆地面交通出行,解决地面拥堵,还任重而道远。横板闯关
日本 SkyDrive 的飞行汽车成功试飞后,一位日本官员很诚恳地表示,“这款飞行汽车有望解决偏远岛屿或山区的运输问题,或在灾难救援行动和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一架随停随飞的“飞行救护车”可能是这一发明目前最好的归宿。不过,在未来,你或许可以期待一下,万一“飞行汽车”会有更大的技术突破呢!
原创文章,作者: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4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