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最稀缺?流量或许是当仁不让的那一个。当一种东西越是稀缺的时候,人们想要得到它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越高,流量依然没有逃过这样的铁律。流量红利的见顶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当流量红利见顶之后,为了应对发展瓶颈,有人选择逃离,有人选择坚守。无论是头部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新进入的玩家无一不是如此。对于那些依然对流量抱有幻想的人们来讲,坚守的方式有很多人,有人继续选择新的流量获取方式,有人继续选择存量流量的激活方式,有人则开始将流量的概念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里,产业互联网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尽管这种流量概念的拓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流量的见顶带来的发展困境,但是,如果继续像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对流量进行撮合和对接,即使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同样是无法持续的。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新的平台出现之后,随之退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因此,当流量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所有玩家都不仅仅只是要改变流量的获取方式,也不仅仅只是改变流量的概念,而是要从更多的层面着手,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笑傲江湖。
这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同样是消费互联网的空白。认清了这一点,那些试图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掘金的人们,才能真正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真正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我看来,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应该是在承继了消费互联网时代优质经验的基础上,做那些消费互联网时代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从而找到更多的发展新方式。从产业互联网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以C2M为代表的新模式,或许将会取代B2B模式,成为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C2M,产业互联网的集结号
以流量为主导的消费互联网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产业上下游的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并且所导致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商品的生产无法完美地反映市场需求。之所以会这种怪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平台在其中所扮演的撮合和中介的作用。可能有人会说,互联网平台在撮合和对接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又让商品的生产无法完美反映用户需求呢?在我看来,导致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正是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所决定的神途。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撮合和中介方式来实现的,为了让B端和C端尽可能多地达成交易,很多的互联网平台为不断强化自身的营销和运营方式,在此影响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原本并不适合用户的产品被推动给了用户,并且被用户购买。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的,因为它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然而,如果我们深度分析就会发展,这种以营销和运营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到最后是以用户的不满意和需求的不满足为代价的。一旦用户不再被营销和运营所动,抑或是互联网平台的烧钱方式难以为继,这种发展模式便会遭遇困境。我们看到的以淘宝、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开始遭遇发展瓶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导致的。
摒弃B2B的商业模式,告别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盈利模式,真正将行业的发展模式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带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成为真正解决这一痛点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样地,让商品的生产可以更多地反应用户需求,甚至可以让商品的生产可以与用户的需求更加精准地对接,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必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C2M模式,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C2M模式的出现,才算是真正让产业互联网开始跳出以B2B模式为主打的牢笼,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换句话说,C2M,真正吹响了产业互联网的集结号。
产业互联网时代,C2M的核心在哪?
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平台玩家们为了实现足够多的交易就要不断让交易在自身的平台上产生,于是,我们看到了平台玩家们不断拓展自身的生态体系,以让流量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消费。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之所以将触角深入到了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诸多方面,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人们的吃穿住用行基本上都集中在了互联网平台上,并且随着流量的见顶,这种发展模式的天花板越来越近。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去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显然已经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如何在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减少上游的盲目生产,让用户与商品更加精准地对接,成为发展的核心所在。
如果我们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B2B模式的核心归结为交易的广度上,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C2M模式下,精准度才是考验一个玩家真正可以有多少想象力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以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为代表的C2M工厂,基本上都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搭建起来的,阿里的犀牛工厂是如此,拼多多的多多工厂同样是如此。
观察阿里和拼多多的C2M工厂,我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即这些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他们可以非常精准地明白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甚至还可以预判到用户未来的需求是什么,所以,他们才可以在C2M的模式之下继续掘金。据此,我们可以看出,C2M的真正核心在于对于用户的精准把控以及对于生产端的深度赋能。
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可以让生产端减少设计和生产过程当中的浪费,为生产端节省生产成本;对于生产端的深度赋能,则可以改变上游产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和方法,通过替代传统人力,加入更多数据元素、智能元素让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节省更多的生产成本。
产业互联网大潮涌动,谁才是C2M的佼佼者?
以犀牛工厂、多多工厂为代表的诸多C2M模式的落地开花,开始为我们揭开有关产业互联网的神秘面纱。曾经,我们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对传统生产企业的深度赋能,本质上来看,玩家们还是要尽可能多地获得流量。当C2M工厂开始出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互联网模式,流量在其中扮演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了,对于产业上下游的精准对接,对于生产端的深度改造,才是决定产业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那么,谁才是C2M的佼佼者呢?
供应端的深度改造者。无论是S2B模式,还是C2M模式,其实,它们的本质都是对供应端进行一场深度而又全面的改造。对于玩家们来讲,真正摸索出一套可以对供应端进行深度全面改造的方式和方法,真正让供应端能够生产出新的产品,并且让这些新的产品真正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许要比仅仅只是一味地获取B端流量更加有效。所以,如果我们寻找C2M的佼佼者的话,那么,真正能够深度改造供应端的玩家,或许是一股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力量。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掌握了流量和资本就可以迅速占据行业的优势地位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C2M的模式之下,真正能够确立优势地位,需要玩家们在行业内部进行长时间的耕耘与积累,能够对供应端产生深度且长远的影响,而不仅仅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抽离于供应端之外的存在。
基于这种逻辑,真正能够对供应端产生深度影响的玩家,或许并不是那些掌握了新技术,拥有了海量解决方案的玩家,而是那些真正扎根于某个行业,真正了解某个行业的玩家,真正能够改造供应端,并且是供应端一份子的玩家。可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诸多的C2M工厂或许仅仅只是一个雏形,未来,它们还将继续进化。
需求端的精准满足者。为什么产业互联网会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了。虽然人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包括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优化,但是,需求端无法满足的弊端和矛盾是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的。所以,对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玩家们来讲,特别是对于那些C2M的玩家们来讲,如何能够精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减少资源的浪费,才是保证他们能够成为佼佼者的关键所在。
若要实现对于需求端的精准满足,仅仅只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掌握了海量的数据资源是不够的。海量的数据资源仅仅只是反映了玩家们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如何让这些需求在生产端得到实现,并且以产品的形式进行满足,才是考验玩家们的地方。因此,掌握了海量的数据资源仅仅只是建立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优势的第一步。
当玩家们在精准掌握了用户的需求之后,我们还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将这些需求在生产端进行完美呈现——商品上满足。所以,真正考量玩家们的地方正是在于此。如果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仅仅只是掌握了数据资源,却无法对数据资源进行利用,甚至对这些数据资源在产品上进行呈现,那么,这些所谓的数据资源其实是无效的。当产业互联网时代进入到深水区之后,他们依然会败下阵来。如何将数据资源与新技术进行结合,特别是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到商品的声场过程当中,才是确保一个玩家可以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佼佼者的关键所在。
原创文章,作者:老铁外链, 老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4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