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一座城市发展和崛起的象征,常言到,得民心者和天下,换句话说,得物流者得天下也不为过。一座城市,如果能够把物流吸引过来,物流就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带来流量的同时,将吸引贸易和制造业入驻,随之而来的是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齐聚。这种亘古不变的现象中国有,世界同样不乏很多这样的现象。就拿世界最大的航空物流枢纽、美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运输中心——孟菲斯来说,在联邦快递没有入驻前,这里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联邦快递入驻后,把孟菲斯打造成联邦快递的货运集散系统的枢纽中心。航空货运枢纽的“标签”为孟菲斯带来了新兴产业集聚,新的产业链条就此形成,如今的孟菲斯已经成为美国中南部最大的医疗中心。这样的集聚效应正是郑州和武汉都争当“中国孟菲斯”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有很多,古有借京杭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苏州、杭州、扬州等;近代有号称“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
所以当2018年12月21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时,物流枢纽争霸局面又再次出现。但是,在这场物流枢纽争霸即将到来的时刻,一直以来作为华北地区重要枢纽城市的北京,却好似一位“局外人”,物流功能不断疏解,物流企业不断外迁。
曾经,北京工业占GDP比重高达64%,工业基地的属性明显,但是这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和环境污染。1982年,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不再提工业基地;1993年,北京城市定位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4年新版城市规划出炉,经济中心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宜居城市上海到郑州物流专线。
直到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考察北京提出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新定位的指引下,北京开始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腾退一般制造业、区域性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功能。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不断外迁的园区和不断消失的批发市场。因此,笔者在与北京本地的物流企业家沟通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做物流难,在北京做物流是难上加难。这一句苦中作乐的调侃,反映出北京物流功能疏解带给物流企业的生存压力。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多式联运总监谭小平对《运联传媒》说道:物流是城市必须的功能,简单疏解显然是不对的,但区域物流中心外迁并无不妥。谭小平认为,枢纽是分级布局的,北京地域内只适宜建设服务北京本地生产生活的物流场站设施,不适宜建设大型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的转运枢纽。在河北省内建设辐射华北地区的快递园区,也是为北京本地生产生活服务。北京商委正规划新的服务于本市的物流枢纽场站,五环、六环周边都有布局,城市内配送点也有考虑。
当然北京物流功能疏解对于当地企业来说也并非全无益处,疏解是一次大浪淘沙,将会筛选出更有成长力的、现代服务水平更高的城市,从而满足首都城市现代化对物流的要求。
所以,北京物流功能的疏解,会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京津冀地区或许将共同承担物流枢纽功能。
原创文章,作者:老铁外链, 老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4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