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佛寺建筑在福建传统建筑中石刻浮雕,石材石雕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佛教在福建佛教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闽南佛寺建筑在福建传统建筑中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上承中原、吴越等地佛教精神,下接闽南丰富多彩的区域因素,又具胸襟辽阔的海洋文化内涵。

汉白玉石栏杆

目前,闽南地区已有120多座(包括拥有文保单位的非文保寺庙)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闽南佛寺建筑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地域、工匠、材料、民风民俗的影响和制约,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以下6种特征。

一、主要殿堂多采用中原官式建筑。中国佛寺建筑为了彰显佛教崇高地位,常参照官式建筑风格,具有森严的等级和肃穆的形式。历史上4次大规模中原人士南迁入闽,为闽南佛寺带来中原官式建筑,被一些主要殿堂所采用,其石雕石材台基、占地和体量较大,屋顶讲究等级制度,多为抬梁式结构,梁枋彩画丰富,建筑用材高大结实,外观富丽堂皇。

泉州承天寺大雄宝殿具清代官式建筑特征,雄姿巍巍。前方有一宽敞的石砌月台,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五间,通进深七间,抬梁式木构架,彻上明造,梁枋上施雀替、斗栱、随梁枋等构件。其他还有泉州开元寺、厦门梵天寺、漳州南山寺、平和三平寺等的一些重要建筑如大雄宝殿、法堂、观音殿、钟鼓楼等,均采用官式建筑,呈现出崇高宏伟的气派。但是,闽南佛寺官式建筑同时还具有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如材料常选用汉白玉大理石与红砖。

二、附属殿堂多为“皇宫起”式建筑。闽南许多佛寺吸取了当地富有生活气息的民居风格,创造出颇具乡土风情的宗教建筑。闽南最为典型的民居就是“皇宫起”建筑,又称作“皇宫起大厝”“宫殿式大厝”“官式大厝”“护厝式大厝”“红砖厝”。这种建筑起源于五代,是模仿皇宫式建筑风格而建造的,被认为是宫廷建筑的平民化,建筑群规制严禁,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和汉白玉大理石,屋顶多为硬山顶或歇山顶,屋脊两端燕尾脊高翘,梁架为插梁式木构架,建筑内外装饰丰富,有石雕、浮雕壁画,砖雕、木雕、剪粘、交趾陶、灰塑、泥塑、油漆彩画等。“皇宫起”建筑多分布在泉州地区,厦门和漳州较少。

晋江龙山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为“皇宫起”建筑。前有月池一洼,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个大字。进了山门,但见寺的前墙上嵌一大石碑,刻“龙山宝地”。两侧为钟鼓楼、正门廊前有石雕狮子、石鼓各一对,门额悬“一片慈云”木匾。门内有拜庭,拜坛,坛上有亭。大雄宝殿气势宏伟,木刻,石雕、瓷塑,彩绘遍饰,精美璀璨。其中一对石雕龙柱,飞逸盘腾,工艺精湛,龙爪各抓一鼓一罄,击之发鼓、罄之声,巧妙神奇,其中,天王殿为红砖白石木构建筑,三川脊歇山顶,屋脊剪粘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体现了浓郁的闽南乡土文化。面阔五间,通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明造。垂花、立仙、雀替、随梁枋石刻浮雕、瑞兽、花卉等。其他还有泉州海印寺天王殿、泉州开元寺祖堂和五观堂、南安白云寺旧大殿、南安灵应寺祖师公大殿、晋江西资岩弥勒殿、厦门石室禅院弥勒殿等均为“皇宫起”建筑。此类建筑本身就具有宫殿式建筑风格,因此与官式建筑有些相似。在闽南佛寺建筑中,许多殿堂均同时具有“皇宫起”和官式建筑的特色,很难把它们进行绝对区分,这也说明中原佛寺建筑传入闽南后,逐渐与当地建筑相互融合。

三、部分山林佛寺采取山地式建筑。闽南内陆地区如安溪、永春、德化、南靖、平和、华安等县,多为较质朴的砖木结构民居建筑,因此部分山林佛寺就借鉴这种山地式建筑简洁古朴的风格。闽南佛寺山地式建筑依原有环境进行建造,尽量不破坏山体、植被和水流,使庙宇和山石、树木相互协调,屋面覆盖灰瓦,石雕石材梁架结构简单,较多采用土、木、竹、石、砖等自然生态材料,外观朴实,装饰比较简洁朴素。

德化程田寺大雄宝殿建于清代,为砖土木结构,具德化传统山地民居特色,朴实大方。单檐歇山顶,覆盖深灰色瓦,两侧山花贴凸形灰瓦,面阔五间,通进深五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明造,横架为十二椽栿,梁枋无雕刻,保留原木材质。其他还有德化蔡岩寺正殿、安溪补陀岩寺西楼、南靖登云寺中殿、平和朝天寺大殿等也为山地式建筑。松荫竹影与池水亭阁交相映衬,石雕石桌,石雕石凳点缀其间,幽清静谧,妙趣横生。闽南佛寺山地式建筑毕竟是宗教建筑,在规格上如体量、屋顶、梁架、装饰等方面,会超出一般的山地式民居,可以认为是山地民居与佛教建筑的结合体。

原创文章,作者:老铁外链, 老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49616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