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的铁道线上旅行
一份史上最详细的北京-莫斯科K3次国际列车摄影攻略
图文/李睿
李 睿
北京人。2004年起开始摄影活动,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学硕士。
拍摄自然风光、长曝光、古建筑、铁道等题材。
iStock by 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会士。
作品常年发表于《摄影世界》《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天文》《中国国家旅游》《中国摄影家》《数码摄影》《北京周刊》等国内平面媒体,近年来在国内数十项各大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
《水木清华—镜头中的母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我们的清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我们的清华2018》(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18)摄影画册主编。
【一】如果你钟情于铁道旅行和蒙古、西伯利亚的广袤风情
【二】何时前往?
【三】需要准备什么?
【四】内蒙古的金色夕阳
【五】蒙古纵贯铁路——K3次国际列车全程旅行中的精华片段
【六】只有一个词能用来形容地球上这片无与伦比的广袤原野,这就是——西伯利亚
【七】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进入欧洲
【八】请带着这份旅行摄影攻略,去登上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快车——K3摄影小贴士精华版
【九】延伸阅读: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有关的图书与电影
【一】如果你钟情于铁道旅行和蒙古、西伯利亚的广袤风情
这是一次大气磅礴的史诗般的旅行,这是一趟用6天时间、7700公里横跨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
穿越犹如外星地貌的蒙古戈壁荒漠,在蒙古纵贯铁路的螺旋展线上向乌兰巴托呼啸俯冲,沿着色楞格河河谷的森林与草原蜿蜒前行,驰骋在西伯利亚的蓝眼睛——贝加尔湖畔,冲破西伯利亚森林清晨的迷雾、路边的彩色小木屋若隐若现,在火车上看着欧亚界碑从眼前掠过、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陆地上进入欧洲……如此令人心驰向往的画面,三个国家最精华的大陆景观,浓缩于这趟开行了近一个甲子的著名列车上。
这就是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K3次国际联运快车。
K3次国际列车的水牌
有关这趟列车已经有众多的旅行攻略可资查阅,但同时这又是一条有着丰富元素和很高价值的摄影路线。如果是旅行的意义是体验和融入当地的生活,那么在摄影师眼中,这趟列车的内外则毫无疑问满满地都是精彩的异域风情画面等待捕捉。
更令人感到幸运的是,列车时刻的排布,使得这趟列车在经过沿途的精华景观的时候,大都恰好都处于清晨和傍晚这两个适合摄影的时间段。第一天傍晚的锡林郭勒草原、第二天清晨的蒙古戈壁滩、傍晚的色楞格河谷森林、第三天上午的贝加尔湖,是这趟列车最为精华的四段拍摄窗口。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现在就和我一起在照片和文字中久久地回味这趟旅行,去重温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画面瞬间吧。
K3次国际列车行驶在蒙古色楞格河河谷内
笔者在2017年8月和2018年6月两次乘坐K3次国际列车分别前往莫斯科和伊尔库茨克。本文主要以这两次连续乘坐K3次国际列车的经历为主,浓缩了沿途自然和列车人文风景拍摄的精华,以不在当地城市逗留为前提。并非沿途旅游城市和景点的详细摄影攻略。
【二】何时前往?
夏季(6月上旬至8月下旬)和秋季(9月至10月初)是乘坐K3次列车的最佳时间。
蒙古和西伯利亚的严冬漫长,夏秋时节非常短暂。从景观角度讲,夏季和秋季的色彩丰富,可以拍摄的元素要远远多于其他时间。沿途的春天较为荒芜,冬天因为全部被积雪覆盖,很难看到有亮点的拍摄对象。
此外,K3次国际列车是中国铁路现存为数不多的可以打开车窗的车厢。夏天因为车外温暖,适合开窗拍摄列车通过弯道的经典画面,而其他季节因为车外寒冷,不适合长时间开窗拍摄。
能否开窗是铁道摄影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开窗和不开窗的差距是显著和本质的。开窗后将相机伸出车外拍摄,一方面可以避免车窗玻璃带来的画面污渍和反光,同时还可以以蜿蜒的列车作为前景,沿途壮阔的风景作为背景,形成一幅很好的铁道摄影作品。
K3次国际列车在蒙古草原上蜿蜒前行
最后,虽然蒙古和伊尔库茨克同北京无时差,但由于北方纬度较高,在夏季时分日出很早,日落很迟,所以拍摄窗口长达十几个小时,可以更多地记录沿途的风景。隆冬时节白天日照时间较短,从而拍摄时间有限。
如果你打算以摄影为主,请在6月中旬至10月初这段时间乘坐这趟列车。
【三】需要准备什么?
有关K3次国际列车的旅行攻略在各种旅游网站上不计其数,这里就不再重复赘述,仅强调几处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签证:按照现行的签证政策,如果你是自由行,需要先办理俄罗斯旅游签证,然后凭车票和俄罗斯签证办理蒙古过境签证。
车票:可在北京国际饭店一层的国旅售票处购买。
K3次国际列车的车票样式(北京-莫斯科全程,高级软卧包厢)
摄影器材:一支长焦镜头用于伸出车窗外拍摄蜿蜒的列车,一支广角镜头拍摄沿途车窗外和车站内的风景,一支大光圈广角镜头可拍摄车厢内的人文画面。由于列车大部分时间在行进中,三脚架使用的机会不多。
一位澳大利亚乘客在午后的高级软卧车厢里欣赏着蒙古草原风景
生活用品:全列无法洗澡,硬卧车厢没有空调(高级软卧车厢夏季有空调),需准备好个人洗漱用品。此外如果吃不惯蒙铁和俄铁的餐车,还可以携带少量国内购买的食物。
【四】内蒙古的金色夕阳
K3次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拍摄点是下午4点之后列车运行在集(宁)二(连)线上的沿途锡林郭勒草原风景和日落前后车厢内的人物。
夏季的锡林郭勒草原天气多变,风云诡谲,光线变化莫测,是很好的摄影题材。由于列车是向北行驶,因此需要站在列车行进方向的左侧的车厢过道内将相机伸出窗外拍摄,以拍摄列车面向西的顺光的一面。集二线的弯道不是很多,可以在高德地图上提前查好前方将要到达哪个弯道,在列车即将通过曲线时再将相机伸出去,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将相机伸出窗外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和疲惫感。
列车驰骋在风起云涌的锡林郭勒草原上
夏季锡林郭勒草原的日落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到八点间。按照现行的时刻表,K3次国际列车到达中国边境口岸站二连的时间是20点18分。因此在列车到达二连前,有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拍摄日落前的“金色时刻“和日落后的”蓝色时刻“,这条风光摄影最佳拍摄时间的铁律也同样适用于铁道旅行摄影。
在旅途中,可能有不止一位乘客也同样发现了这条规律,以及列车通过弯道时很漂亮曲线画面,如果他们恰好站在前方的车窗前不经意间挡住了列车,也无需懊恼,甚至可以将错就错把正在拍照和伸出车窗外的他们作为前景,同样不失为一幅很好的旅行人文画面。
一位乘客将手机伸出车窗外,同样在拍摄列车在金色时刻下蜿蜒的身姿,可顺势将其作为画面的前景
同拍摄车厢外景一样,由于列车在这一段总体上向北行驶,为了拍摄夕阳的金色光线照入车厢的场景,也需要选择过道位于列车行进方向左侧的车厢进行拍摄。可以用金色的光线勾勒出人物的轮廓,是一幅幅很有戏剧性的画面。由于列车在行进中摇摆,需要一支大光圈中长焦镜头以获得较高的快门速度从而使画面清晰锐利,并适当提高感光度。
一位挪威乘客在硬卧包厢内沉思
车窗的纱帘被风吹起,如同姑娘的裙摆随风飘扬。把纱帘作为人物主体的前景,在旅途中读书的乘客形成一幅很恬静的旅行画面
离日落时分越近,车厢里的金色光线就越唯美。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守株待兔,不时会有乘客走出包厢,站在走廊里欣赏风景,赶紧按下快门去抓拍这优美的画面吧。
一位俄罗斯乘客在车窗前驻足,欣赏夕阳下的内蒙古草原
日落时分,乘客站在车窗前,金色的阳光洒满车厢
除了使用中长焦镜头将画面变得更加简约以拍摄人像外,还可以使用超广角镜头形成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把车厢走廊作为“X”形的画面结构框架,车厢里的乘客作为走廊线条灭失点尽头的画面主体,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模糊草原作为背景,收缩光圈将太阳的星芒作为画面的一个兴趣点,形成一幅动感十足的旅行摄影画面。
K3次国际列车的乘客纷纷拿起手机和相机,拍摄金色夕阳下的锡林郭勒草原。而他们则又成了摄影师的天然模特
如果乘坐K3次国际列车的时间在八九月间,那么在到达二连车站之前,列车已经进入日落后半小时的“蓝色时刻”,这时可以拍摄已经开灯的车厢内景和车窗外湛蓝的天空与草原夜色。这时由于列车运行晃动,无法使用三脚架,手持相机并使用大光圈、高感光度是必备的姿势。焦点务必要准确对准被摄人物主体。
日落后的蓝色时刻,乘客回到高级软卧包厢,欣赏着草原夜色
同样道理,如果在六月乘坐K3,按现行时刻表,到达二连时恰好是日落时分(20点18分)。在中国边检收走护照后,可以有短暂的时间下车在站台休息,此时二连正处于蓝色时刻,而二连车站的站台灯光因为边检的缘故十分明亮,非常适合拍摄站台夜景。在夏至前后日落时间处于全年最晚的时候乘坐K3次国际列车,不要错过这一很好的天时地利条件。
二连车站的蓝色时刻,使用超广角镜头营造有冲击力的交通工具钢铁质感。右侧为K3次国际列车,左侧为蒙古铁路担当的K23次国际列车的中铁国内回转车(终到二连)
K3次国际列车六天行程的第一天金色的傍晚和蓝色的夜晚有众多精彩画面值得捕捉,别让午觉和晚餐耽误了你的行摄之旅哦。
列车到达中国边境口岸站二连后,要进行著名且非常有趣的换轮作业。这是由于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1435毫米)同蒙古、俄罗斯的宽轨轨距(1520毫米)不兼容所致。虽然换轮的过程要长达两三个小时,且已值深夜,但是由于普通乘客很难看到车厢被千斤顶抬起和更换车轮(学名转向架)的这一经典场景,因此作为K3次国际列车全程旅行中的一个亮点,值得仔细拍摄。由于换轮库内角度狭窄,一支可以拍摄全景大场面的超广角镜头是必备的。
工人将K3次国际列车的准轨转向架推出,准备更换宽轨转向架
工人将宽轨转向架推入车厢底部
厢被千斤顶高高顶起,乘客可以在车厢内观看换轮的全过程
目前,换轮时乘客已无法下车在换轮库地面上拍摄,只能站在车厢里。拍摄换轮一般有两个机位:在车厢走廊打开车窗拍摄、在车厢两端拍摄。无论是哪种机位,拍摄换轮最大的诀窍是尽量如上图和下图一样,将推着转向架的工人摄入画面,这样的现场感和故事感比单独拍摄被千斤顶抬起的车厢要丰富和有趣得多。此外,还可以适当降低快门速度,使得推送的转向架和行走中的工人稍稍模糊,同静止的车厢形成动静结合的对比,如此画面则更有情节。
站在车厢端部,工人正将准轨转向架推出车厢
如能拍到相邻车厢的乘客也同样拿着相机拍摄的场景则更是加分项。
邻道车厢的外国乘客也打开车窗,探出身子拍摄换轮的场景
一位年长的日本乘客饶有兴趣地注视着换轮
K3次国际列车列车在换轮完毕后,会被再次推回至二连站站台,中方边检人员上车返还护照。此时距离开车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下车拍摄一些人文场景。由于K3的车厢窗户可以打开,因此可采用平视的散点构图,将探出窗外的乘客同中国国徽、列车水牌拍在一起,增加照片的信息量。
一位乘客在二连站探出车窗外
午夜时分,K3次国际列车从二连站开出。从这时起直到停靠在蒙古扎门乌德车站的这半小时是出境的精华片段。可以站在列车尾部拍摄从出境到入境的难得一见的全过程。
K3次国际列车缓缓驶出二连车站,站在列车尾部可以看到中国边检武警、海关和二连站值班员列队打着手电目送这趟国际列车最后一程
十几分钟后,激动人心的场景到来了。列车跨越中蒙815号界碑,穿越夜色中灯火辉煌的二连国门,驶出祖国,进入蒙古国境内。乘坐火车在陆地上跨越真正的国境线走出国门,是飞机无法体验的独特感受,也是乘坐国际列车的最大乐趣之一。二连国门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和庄严的国徽在深夜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由于列车在行进中,需要使用最大光圈的镜头和高感光度,才能基本凝固住画面。
K3次国际列车驶出午夜时分的中国二连国门
驶出中国二连国门一分钟后,列车驶入蒙古国国门,远处灯火辉煌之处就是我国的二连国门
驶出中国国门、进入蒙古国门,K3次国际列车的中国部分就结束了。
【五】蒙古纵贯铁路——K3次国际列车全程旅行中的精华片段
K3次国际列车驶出二连国门后,到达蒙古边境小站扎门乌德。照例是办理蒙古的入境手续,长达一个多小时。全部结束和开车后已经是后半夜两点半。但是由于夏季的蒙古在早上五点就已日出,为了在清晨最好的光线时拍摄驰骋在蒙古戈壁上的K3次国际列车,定好闹钟是必备的动作。虽然摄影的行程比较辛苦,晚上的睡眠时间也不够充分,但是只要拍摄到满意的照片,就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旅途中的辛苦也就不在话下了。
K3次国际列车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到达最后一节车厢的尾部,而这在国内的火车上并不常见。这给摄影师以另一个非常便利的创作条件和机位——可以拍摄长长的铁轨延伸到远方的戏剧感照片。在列尾拍摄这种类型的照片有几点诀窍。首先,日出前后的蒙古戈壁,天空和地面被朝阳映成绯红色,所以需要在列车尾部面向日出方向时方可拍到这种红色;其次,使用稍微慢一些的快门,将近处的铁轨拍摄出动感模糊的效果,会显得画面更有冲击力;最后,需要在列车驶过一段相对长直的区间时按下快门,令铁轨的灭失点位于远方的地平线上,营造出苍凉辽阔的犹如外星地貌的画面感。
K3次国际列车驰骋在清晨红色的蒙古戈壁滩上
由于是夏季,蒙古戈壁清晨的气温不至于过低,从而使打开车窗拍摄列车通过弯道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列车在蒙古境内总体方向依然是向北行驶,而日出东方,故同前一天下午锡林郭勒境内拍摄日落时分的车厢不同,在蒙古境内的清晨,则需要选择列车行进方向右侧、面向太阳的那一面打开车窗,拍摄列车通过戈壁弯道的场景。由于日出时红色的光线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十几分钟时间,因此要争分夺秒拍摄。此时可以说是困意全无,在列车通过弯道时,抓紧一切机会拍摄。
日出后独特的红色光线映衬着K3次国际列车行驶在戈壁滩上
夏季的蒙古,日出时间很早,清晨六点多K3次国际列车停靠在赛音山达车站时,正好是站房面向朝阳的时刻。下车透透气,褪去了白天暑热的戈壁滩的清晨显得格外凉爽清冽——当然如果是隆冬时节,这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苦寒之地。由于车厢距离站房很近,如需拍摄下全貌,一支超广角镜头是必须的。
K3次国际列车停靠在清晨的蒙古纵贯铁路赛音山达车站
列车驶出赛音山达车站后,正好迎来早餐时刻。是时候体验一下传说的无比奢华的蒙古餐车了。车厢内部全部是实木雕刻的内饰,颇具蒙古当地特色。在这样的餐车内用餐,给旅行生活带来了极佳的质感和仪式感。
特色鲜明的蒙古餐车木雕内饰
早餐用毕,上午的蒙古纵贯铁路依旧辽阔而荒凉,列车只在沿途的几个车站停靠时,才让人觉得回到人间。
K3次国际列车停靠蒙古纵贯铁路乔伊尔车站,站台上推着小车贩卖的蒙古妇女
K3次国际列车会让涂装漂亮的蒙古铁路K24次国际列车(乌兰巴托-北京)(摄于2018年6月)
在中铁和蒙铁K23次国际列车轮换担当的年份,K3国际列车在同一小站会让中国铁路K24次国际列车(乌兰巴托-北京),车窗内外可以同时看到K3次和K24次列车上的两个国徽(摄于2017年8月)
中午前后,路边的绿色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这也标志着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渐渐接近。在快到乌兰巴托车站之前的两个小时内,列车要沿着一系列“展线“(火车盘山道)快速下降至图拉河谷。因此列车要通过几十个弯道,此时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抓紧时间拍摄辽阔草原和丘陵中行驶的列车。特别是夏季的蒙古草原,路边开满了野花,是这个季节独有的点缀。
K3次国际列车行驶在乌兰巴托以南的展线上,蓝天白云犹如一幅画布,野花点缀其中
目前,国内的铁路线路大多已经电气化,沿途遍布电线杆。此外,能开窗的古老的“绿皮火车”也日渐稀少。因此能开窗拍摄单线非电气化这种画面比较“干净”的线路场景,在国内已经很难遇到。而蒙古纵贯铁路虽然线路标准和等级相对于国内来说比较落后,但正因为这种落后,保持了铁路最原始的风貌,几十年来没有改变。因此如果想拍摄这么干净的画面,乘坐能开窗的K3次国际列车横穿蒙古是最佳选择。此外,由于蒙古纵贯铁路的曲线半径较小(弯道比较急),在拍摄列车通过弯道时焦距不宜过长,一支标准或小广角镜头更合适,否则无法把全列收入画面中。
K3次国际列车驶过乌兰巴托以南的蒙古草原,这段线路保持了最“原生态”的画面,没有一根电线杆和一栋房子,除了火车和铁轨看不到其他任何人工构筑物的痕迹
经过犹如过山车般的两个小时的风驰电掣,下午两点半左右,K3次国际列车到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列车在这里要停靠将近一个小时,蒙古和俄罗斯的火车站都可以随意进出无需安检和验票。足够有时间到车站内外参观一下我们这个陌生邻国的首都火车站。
K3次国际列车停靠在乌兰巴托车站,左边为蒙古铁路的国内回转车,右边为中国铁路K3次国际列车,二者并排靠在一起
乌兰巴托火车站清晨外景(摄于2017年4月乘坐K23次国际列车前往乌兰巴托旅行之际)站房面向市区的外侧用西里尔字母写着乌兰巴托火车站,面向站台的内侧则是英文
K3次国际列车在蒙古境内的景观可以说是高潮迭起,目不暇接:清晨经历了红色的蒙古戈壁滩,中午领略了蓝天白云、光影缤纷的夏季蒙古草原,列车驶出乌兰巴托车站后,又将迎来蒙古境内的第三个精华段落——色楞格河谷。
色楞格河是蒙古的母亲河,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长江和黄河。这条河贯穿大半个蒙古,最终向北汇入贝加尔湖。蒙古纵贯铁路则是沿着色楞格河谷一路蜿蜒北上。乌兰巴托以北的风景同其南部的荒凉戈壁迥然不同,由于水草丰美,造就了遍布森林和草甸的秀美河谷风光。K3次国际列车就在这如画般的铁道线上,度过令人难忘和震撼的一个下午。
K3次国际列车沿着溪流,行驶在水草丰美、山岳雄壮的色楞格河河谷内
穿越了色楞格河河谷后,K3次国际列车继续北上,驰骋在宗哈拉、达尔汗附近的色楞格冲积平原上。在这一段区间,列车沿途水草丰美,常可看到成群的牛羊在线路旁吃草,为列车的背景增加一分生动。
K3次国际列车行驶在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蒙古草原上
在铁路旁的山坡上,常常可以看到蒙古铁路的护路人员注视着列车经过。而从车上看过去,则构成一幅蓝天白云下极简风格的剪影画面
蒙古的这一天之所以成为六天K3次国际列车旅程的精华,除了沿途地貌丰富壮观外,铁道本身的因素也是决定性的。蒙古纵贯铁路是一条单线非电气化铁路,沿途没有恼人的电气化线路的电线杆,画面显得十分干净。虽然铁路本身的标准不高,但在不经意间恰好成为适合摄影的便利条件。
此外,如前文提到的,K3次国际列车能开窗的车厢也是拍摄出好照片的本质影响因素。在运行的火车上开窗拍摄车厢,一个非常重要的诀窍是:在拍摄此类画面时,镜头焦距不要太长,应当将拍摄者所在的车厢也纳入画面中作为前景,如此才能拍摄出完整的全列,营造出列车如同巨龙延伸的气势磅礴感。
诀窍:将拍摄者所在的车厢纳入到画面中,方可拍出列车巨龙般的气势
经历了震撼人心的一整天的蒙古纵贯铁路风景后,K3次国际列车又先后停靠宗哈拉和达尔汗两个车站,于晚上10点到达蒙俄边境车站苏赫巴托。并在午夜时分穿越蒙俄边境,进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六】只有一个词能用来形容地球上这片无与伦比的广袤原野,这就是——西伯利亚
连续两个午夜分别穿越中蒙边境和蒙俄边境,不免让人有些疲惫。一觉醒来,已是上午。只有K3次国际列车依旧不知疲倦地日夜前行。打开车窗,扑面的草木芬芳和清冽的空气,都告诉我:这里是西伯利亚。
脑海中还留恋着昨日饱览了一整天的蒙古纵贯铁路壮美画面。这条铁路南起中国内蒙古集宁南车站,在这里走到尽头——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K3次国际列车由此结束了蒙古纵贯铁路的旅程,正式汇入世界闻名的著名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也标志着非电气化线路到此结束,窗外和头顶是俄罗斯铁路无处不在的电气化接触网。
K3次国际列车在乌兰乌德正式驶入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是汇入正线的瞬间
正因为纷繁的接触网和电线杆,使得K3次在俄罗斯境内的画面不如蒙古境内那么干净。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克服。诀窍在于:由于俄罗斯铁路是靠右行车(中国铁路是靠左行车),而接触网的电线杆一般都位于线路两侧,因此可以在线路内侧即列车行进方向的左侧打开车窗,拍摄通过弯道的车厢。为了画面不至于太空旷以及增加一些趣味,如果在通过弯道时恰好对面来车,则是上佳的景致。由于避开电线杆时列车已经即将驶出弯道,曲线较短,因此为了使列车尽可能充满画面,需要使用较长的焦距。
K3次国际列车行驶在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
乌兰乌德之后的上午旅途稍显乏味。午夜通过蒙俄边境的缺觉让人昏昏欲睡,正当困意阵阵袭来时,一抹一望无际的蓝色猝不及防地侵入视线。
就这样来到贝加尔湖。
天气晴好的时候,贝加尔湖如同一块没有边际的蓝色画布,铺展在K3次国际列车的车窗前。间或一两株造型漂亮的孤树从窗前划过。我及时地捕捉到这极简画风的组合:水天一色、湖边碎石滩、饱满的树冠,以及绿草如茵的贝加尔湖畔。这一画面给人以超然世外的清新干净的感觉。
K3次国际列车驶过西伯利亚的蓝眼睛——贝加尔湖
然而,当把相机伸出窗外,想拍摄列车驶过弯道时的贝加尔湖的时候,俄铁密如蛛网的电线杆的弊端就显露无疑。由于湖是在K3次列车的行进的右侧,而俄铁又是靠右行车,因此路旁的电线杆把湖水和车厢挡了个严严实实。所以如想拍摄列车驶过贝加尔湖的经典场景,只能等下次在沿途车站下车后在路边拍摄了。
K3次国际列车驶过湛蓝的贝加尔湖
当然,瑕不掩瑜。领略贝加尔湖的方式虽然有无数种,但乘坐K3次国际列车,从北京到莫斯科的路上坐在包厢里欣赏贝加尔湖,无疑是最特别和有仪式感的一种。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
列车就在绿草如茵的贝加尔湖畔行驶了四个小时。但即便如此,从地图上看上去,这一段稍显漫长的旅程在整个巨大的贝加尔湖面前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抹。在湖畔旅行的尾声,是一个小小的高潮:列车在贝加尔湖的西南角的湖边小镇斯柳江卡停车两分钟。虽然这是K3在全程停靠时间最短的车站之一,但斯柳江卡美丽的大理石站房已经深深印在乘客的脑海中。这座和站名同样有童话色彩的站房被Lonely Planet旅行攻略形容为“过分华丽”。其古朴的石头外墙和绿色的屋顶当之无愧是K3沿途停靠的35座车站中最漂亮的一座。
在K3次国际列车上拍摄的斯柳江卡车站大理石站房(摄于2017年8月)
斯柳江卡车站外侧全景(2018年6月乘坐贝加尔湖环湖火车时拍摄)
俯瞰贝加尔湖畔的斯柳江卡车站和车站外的教堂(2018年6月乘坐贝加尔湖环湖火车时拍摄)
列车从斯柳江卡开出后很快就到达一个分叉。向西北方向岔出一条支线直奔湖岸深处:这就是著名的贝加尔湖环湖铁路。虽然“环湖”听上去的名气很大,但其实仅仅是从斯柳江卡2站到安加拉河口的贝加尔港这80余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旧线。安加拉水库修建后,从伊尔库茨克到贝加尔港的这一段被水淹没。而留存下来的线路因沿着湖岸行驶,风景秀美,被开辟成环湖火车旅游线路。
停靠在湖边小镇的贝加尔湖环湖火车(2018年6月乘坐贝加尔湖环湖火车时拍摄)
下午两点多,K3次到达了它在整个旅途中的另一个重要车站:伊尔库茨克。
K3次国际列车停靠伊尔库茨克车站
在我看来,深入西伯利亚腹地和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更像是一处世外桃源。他不像莫斯科那样喧嚣,也不像圣彼得堡那样奢华,他就代表着西伯利亚——一处原生态的波澜不惊的俄罗斯城市。伊尔库茨克车站的占地面积很大,但只有两层。在站外西侧的护坡上可以拍到整个车站的全貌。
伊尔库茨克车站外景(摄于2018年6月)
K3次国际列车在伊尔库茨克通常要停靠半个小时。这似乎也寓意着整个旅行的转折。经历了第一天下午内蒙古的金色夕阳、第二天一个白天震撼的蒙古纵贯铁路和第三天四个小时的贝加尔湖畔视觉盛宴后,伊尔库茨克之后的行程开始变得波澜不惊。连续两三天的西伯利亚森林和沿途色彩斑斓的小木屋很快让人感到乏味,列车在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不知疲倦地飞驰,却少有沿途的特别惊艳的景观入镜。这个时候不如去整理一下过半旅途的照片,和车上的中国列车员攀谈聊天。
K3次国际列车上的列车员来自于北京客运段。因是涉外列车,因此大都由退伍军人担任。他们在跑完六天五夜的北京到莫斯科的K3后,在莫斯科休整一天,第二天午夜值乘返程的K4返回北京。一去一回就要在外面花去半个月时间。周一到达北京后紧接着第二天周二还要再担当北京到乌兰巴托的K23次国际列车的乘务,四天后K24次再返回北京,方能完成一个乘务交路循环。这样的循环一年要进行六次。其他时间则是培训、轮休和车厢的整备和保养。
对于旅行者来说,乘坐K3次是几天时间的浪漫旅途(虽然无法洗澡)。但对于列车员来说只是近一个月的漫长外勤工作的开始。夏季虽然美好但也短暂。西伯利亚严酷的寒冬才是对列车员最大的考验。沿途的美景毕竟短暂,而在其背后其实大部分时间是旅途的乏味与乘务工作的辛苦。列车员要自己购买半个月的食材在运行中的列车上生火做饭。如果和列车员攀谈熟络之后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在异国他乡哪怕最简单的炒菜米饭和饺子竟也格外美味。而在冬天,车厢内外温差可达四五十度,全靠列车员沿途向锅炉里加煤取暖,使得列车乘务工作成了一项不折不扣的体力劳动。
同旅途的艰辛和身体上的疲惫比,长期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思乡恐怕更是一种考验。所以全列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从退伍男性军人选调便也可以理解了。在乘坐这趟中国的东方快车享受沿途美景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有这样一群人在这条近一个甲子的线路上默默服务和奉献,才使得我们今天还能拍摄到如此壮美的风景。
同列车员聊得尽兴,不知不觉又迎来一个黄昏。列车过了伊尔库茨克后,高级软卧车厢的乘客所剩无几,很适合拍摄车厢走廊内景。
夕阳下,一位澳大利亚乘客在洒满金色阳光的高级软卧车厢欣赏沿途美景
而将镜头面向车窗外,列车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飞速奔驰。沿途的城镇、站台和天桥也在快速向后掠去。适当降低快门速度可以营造出动感的效果。
夕阳下的K3次国际列车行驶在新西伯利亚车站附近,使用慢速快门模糊画面,营造动感旅行的效果
俄铁的电气化线路上,密密麻麻的电线杆依然恼人,这个时候不如避开杂乱的元素,在车厢内外去选取一些局部。K3次国际列车的俄铁餐车虽然不如蒙铁餐车的实木雕刻那般华丽,但却也有鲜明独特的俄罗斯民族元素。制作精致的铁艺扶手、考究的暗红色窗帘与桌布、厚厚的绒布地毯,都让人仿佛恍惚间回到了一百年前西伯利亚大铁路刚开通时的头等车厢,回到了罗曼诺夫王朝时代,在这条举世闻名的铁道线上悠长的慢旅行。
极富俄罗斯民族元素的K3次国际列车的俄铁餐车
而在列车停靠沿途车站时,身着俄铁深灰色制服的女列车员同俄铁车厢红色的涂装形成鲜明的反差,亦是整个旅途中点睛的画面。虽然停靠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用心抓紧时间去捕捉,总能有意外的惊喜收获。
K3次国际列车停靠秋明车站,邻道的由托木斯克开往莫斯科的038H次列车准备发车,列车员站在车厢门口正在张望,娇小的身材和庞大的车厢形成鲜明对比
由叶卡捷琳堡开往艾德勒的233次列车在叶卡捷琳堡车站准备发车,相邻两节车厢的列车员站在门口,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正当旅途的后三天百无聊赖的时候,叶卡捷琳堡过后,这趟欧亚大陆之旅将告别西伯利亚的原野,迎来其名副其实的后半部分——欧洲。
【七】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进入欧洲
是的,乘坐火车眼睁睁在陆地上进入欧洲。
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著名的欧亚界碑,左侧(东方)亚洲,右侧(西方)欧洲
欧亚界碑位于K3次国际列车行进方向左侧,铁路的南侧,上面用俄文标注着:左边亚洲、右边欧洲。其准确位置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1777公里里程碑处,此碑面向莫斯科方向涂写1777,面向海参崴方向涂写1778。也就是说从K3次从东往西运行的时候,沿途的里程碑数字是逐渐变小的。因此在快到1780公里标左右的时候就要在列车行进方向左侧的车窗旁做好准备。从时间上讲,大概在K3次从叶卡捷琳堡发车后30分钟左右即到达欧亚界碑。由于界碑距离铁路较近,需要用一支中焦或小广角镜头拍下界碑和周围环境的全景。此外,由于俄铁是靠右行车,因此在K3次国际列车上拍摄界碑,还有可能被左侧交会的上行列车所遮挡。可见能拍到这座界碑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的。
西伯利亚大铁路1777公里标前的欧亚界碑
虽然乘坐K3次国际列车全程是一次跨越欧亚大陆的旅行,但有四分之三的里程、六分之五的时间都是在亚洲境内。对于摄影来说,精华部分则更是在前三天。而到了最后一天的欧洲部分,随着距离旅行的终点莫斯科越来越近,沿途的城镇也越来越密集。反倒显得平淡无奇,唯一可以称道的恐怕要算是莫斯科周围十余座遍布金色屋顶教堂的“金环”小镇了。不过最佳旅行方式还是下车后在这些小镇细细品味,而不是乘坐火车走马观花。
一场夏雨过后,日落时的阳光照射在邻道俄铁车厢上,又反射到K3次国际列车的车身上,给我们的列车涂上一层魔幻般的光影质感效果
K3次国际列车在到达终点莫斯科前的最后一个停靠站弗拉基米尔,相比于位于西伯利亚深处的那些富有特色的车站站房,这座缺乏特色的火柴盒站房恰好体现了苏联时代的暴力美学
莫斯科的夏日阳光明媚鲜亮,K3次国际列车开始减速,车窗外的铁轨和道岔越来越密集,城市道路上的小汽车也在路边和火车赛跑,一切迹象都表明:终点站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车站到了。这个时候,依依不舍之情弥漫着整个车厢和我的思绪,六天的欧亚东方快车之旅显得如此短暂,一晃而过。每年乘坐一次K3次国际列车去拍摄沿途百看不厌的画面,也已经成为我旅行生活的一部分。
位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车站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0公里碑
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车站的3、4站台间树立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0公里纪念碑。K3次国际列车在这里仿佛回到了旅途的原点。K3的旅行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谁又知道不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始呢?正当K3的乘客走下列车,洗去一路的风尘,徜徉在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耀眼珍宝中时,中国的列车员已经在悄然为返程的K4次国际列车做好准备。
第二天,午夜时分,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车站。
“请问,这可是开往北京的特别快车?”
【八】请带着这份旅行摄影攻略,去登上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快车——K3摄影小贴士精华版
主要拍摄点(均为当地时间):
1. 第一天(星期三):16点至20点,集二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沿途;20点30-22点,二连车站换轮
2. 第二天(星期四):5点-7点,蒙古戈壁;12点-14点,乌兰巴托南部展线;15点-18点,乌兰巴托以北森林和草原
3. 第三天(星期五):9点-13点:贝加尔湖
4. 第五天(星期日):14点30,欧亚界碑
铁路旅行摄影的一些典型机位:
1. 打开车窗拍摄通过弯道的车厢外景,例:蒙古纵贯铁路展线
2. 打开车窗平视拍摄沿途风景,例:二连换轮、贝加尔湖、欧亚界碑、西伯利亚大铁路沿途木屋
3. 卧铺车厢走廊内景和人物,例:黄昏时的金色时刻和日落后的蓝色时刻
4. 列尾拍摄延伸到远方的铁轨,例:清晨的蒙古戈壁
5. 餐车内拍摄广角全景,例:蒙铁和俄铁餐车
6. 在站台和车站天桥拍摄列车停靠时的外景
7. 包厢内拍摄人物特写
世界杯虽然结束了,但旅行才刚刚开始。无论是七八月份夏季绿草如茵的蒙古大草原,还是九十月份贝加尔湖畔金色的白桦林,都是这条经典铁道线上最值得体验的壮丽风景。《孤独星球》旅行指南的一位作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决定旅行的时候,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来了。“现在就拿着这份史上最详细的东方快车摄影攻略,去领略诗和远方吧!
【九】延伸阅读: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有关的图书与电影
图书:
蒙古国纪行,罗丰 著
我甚至希望旅途永无止境,胡成 著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西伯利亚铁路纪行,胡成 著
新知文库78:通向世界尽头,【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 著
火车开往西伯利亚,张永铭 著
莫斯科到平壤的火车——10天11夜一万公里穿越时空之旅,张永铭 著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俄罗斯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蒙古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西伯利亚大铁路
电影:
横穿西伯利亚(Transsiberian)
西伯利亚理发师(The Barber of Siberia)
纪录片:
PBS,西伯利亚大铁路(Trans Siberian Railway)
BBC,Joanna Lumley’s Trans Siberian Adventure
文章系航空物语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原创文章,作者:董 宝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