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骄子向南林,转业竟找不到安身之处?

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向南林去年转业安置不成、今年又改成自主择业的消息。

老实说,还是比较吃惊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这个曾经红遍全军的典型,竟然最后也转业了,难道不应该是重点培养和优先使用吗?

而且据说走时还是正营职中校,这个进步比起其他典型,真不算快,是另有隐情还是其本身并不足够优秀?

若如此,当初又为什么和凭什么被树为典型呢?

第二个,转业也就转业了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但作为全军这么突出和重大的典型,走也要走好吧?

连全军的典型都在转业安置工作中碰壁,其他普通干部更是可想而知了,这对现役人员会形成什么样的打击?

地方军转安置就是这样对待人民子弟兵、尤其还是其中的佼佼者的?

我们自己的组织,在其中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

也是在去年,两位明星级人物杜文龙和杨宇军,也双双选择了自主择业,那渐行渐远的背影,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兵之骄子向南林,转业竟找不到安身之处?

2.

向南林的名字,稍微有点部队经历的人都并不陌生。

向南林是以学习创新理论突出的主要成绩被宣传的。

先后被四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被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四会”优秀政治教员,获得军区学雷锋金质荣誉章,被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

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12月7日,荣获第19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新一代模范士兵荣誉称号”。

内部消息称,该同志2017年确定转业后,通过“双向选择”拟定湖北省发改委机关综合管理岗位。

根据向南林反映并得到陆军驻湖北省军转联络组证实,向南林在选岗后,多次接到发改委人事处领导及不明人员电话,告知其此岗位已有人选,让他不要选择,但向南林坚持选择了该岗位。

2017年11月27日,向南林接到湖北省发改委报到通知。

但人事处领导又说,因发改委党组人员调整,暂不定岗定编,打算安排其到开发区管理处跟班学习。

向南林担心,跟班实习后被安排到偏远边缘岗位(同批报到军转干部已有1人被派驻下乡,挂钩扶贫),忧虑在后续工作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挤,于是向原单位申请,希望更改安置去向,避开湖北省发改委或改为自主择业。

2018年,向南林正式改为自主择业安置,一个曾经大红大热的人物,将其军旅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对于其他很多人来说,却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兵之骄子向南林,转业竟找不到安身之处?

3.

一个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人,根据转业安置政策,可以直接到省直机关安置。

即使论功打分,就凭一个一等功30分、一个荣誉称号45分,也完全可以让他秒杀其他人,跃马平趟于所有安置岗位。

但即使是这样,向南林的安置之路也并不平坦。先是目标单位不建议他去,原因是什么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那个岗位是“萝卜岗”,已经被打分不如他但背景硬于他的人提前预定;

或许是因为接收这样一位全军和全国的典型人物让他们压力山大,安排好了是应该的,安排不好就罪莫大焉……而且,也许他们实在不知道这样一位“学理论先进个人”更适合什么要的重要岗位。

总之,那个位高权重的部门,拒绝了我们的典型。

向南林并没有知难而退,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最后,他也确实如愿被录用了。不过,我们的典型并没有意识到,这与他在单位内部被人人追捧的局面有所不同,他的并没有过错的固执己见,显然是得罪了新单位的某些人。

人事部门的理由冠冕堂皇,安排的去处表面看也顺理成章。

先让他去学习,暂不定岗定编,而另外的同去报到的军转就很不幸,被指派到了基层扶贫帮困。

其实不指是这样一家单位,看看全国的情况,差不多都采取了同样的路数,军转干部报到后,很多被安排上山下乡去扶贫了。

或许地方部门的领导认为,从山上来、到山上去,从乡下来、到乡下去,更符合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更容易适应环境吧?

兵之骄子向南林,转业竟找不到安身之处?

在切身的利益面前,曾经的典型也无法再淡定,觉悟并不能当饭吃。

更何况,这本身就是地方单位对军转安置政策的明就暗推、阳奉阴违,从中我们看到了冷淡和推诿,也看到各种见不得人的门道。

一个周法兴不过是说出了他们对军转干部的普遍看法,还有更多的周法兴们在以各种方式歧视着、刁难着,这些被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的人。

向南林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他无力,也无奈。一个全军典型都如此,更不要提全国还有多少在安置中遭遇冷眼的军转干部有多少无奈。

兵之骄子向南林,转业竟找不到安身之处?

4.

同样无力也无奈的,还有我们的军方。

在军转安置方面,军方并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出于种种原因,除非领导特别有交待的,一般也没有精力专门去为军转干部一个一个地跑。

然而这种精力和力量的投入,较之他们当初树立典型的时候,又形成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巨大反差。

某某军区向来有出典型的传统,据说当初树立向南林的时候,专门从军区各处抽调了二十多个人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碍于情面,我没有写创作),然后没日没夜地总结提炼了两个月,这个重大典型才托了起来。

多少年过去了,树立起来的重大典型却并没有发展起来,转业走人了,还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而当年靠典型发展起来的人,或许提的提,升的升,也已经忘记那个带给他们政绩的人。

甚至于,这个树立起来的典型,对其他人究竟有多大的鼓舞和示范,也没有人去研究和较真了。

岁月抛弃一个人的时候,真是从不手软,从不犹豫。假使,我们的有关部门,拿出当年树典型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力气,去关注典型被树为典型之后的发展,去关切典型离开部队之后的归宿,多那么一点责任心,也多那么一点良心,或许向南林将不会遭遇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结果。

典型都这么对待,其他人仅是想一想,心就已经凉了。这样的集体,何来凝聚力感召力?

5.

有人说,向南林选择了自主择业,既是糟蹋了一个典型,也是可惜了那些荣誉。

似乎典型就意味着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一定要有与之相称的名誉、权力和位置。这是讲不通的。

荣誉之所以成为荣誉,更主要的是其精神上的巨大感染力、成就感和满足感。

至少在我看来,荣誉除了是大家对自己的肯定,更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是千金不换的。

只有在那些满口主义、满脑生意的人那里,典型和荣誉才论等看价。

不必替向南林的那些荣誉感到可惜。

一定要可惜,应当可惜这样的一个典型并没有在部队留住并使用起来,应当可惜这样的一个全军典型却并没有在安置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本应借此大作文章,推动地方政府对整个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视,甚至不惜问责有关部门的不履职不作为。应该说,军方是有责任的,是错失良机的。

再进一步说,我们就不可惜那些年里、为了树立一个典型所花费的超出正常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吗?

再回到向南林。当一切的喧嚣过后,尘埃落定,我们相信他已经褪去了典型的光环,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应该真诚地祝福他,并祝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出新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不打闪光灯的辉煌。

而在“尊崇”的旗帜下,也希望上下努力,彻底改变军转安置难的局面,让向南林这样的事情,从此不再发生。以慰军心,以安军心,以壮军心。

原创文章,作者:董 宝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1789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