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Carrousel du Louvre)举行了为期4天的法国巴黎艺术沙龙展(Salon des beaux-arts )。这场艺术盛会早在1861年由独立艺术家协会创建并延续至今,是法国最美丽的历史艺术博览会之一。该展览除了法国艺术家,还吸引了来自巴西、加拿大、中国、韩国、西班牙、匈牙利、日本、挪威、斯洛文尼亚、瑞士和土耳其等众多国度的艺术家参与其中。2000平米的展览空间展现了700余位画家、雕刻家、摄影师、雕刻师、插图画家、博物学家、纺织艺术家的代表作品。2019恰逢中法建交55周年,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SNBA)在本届的“艺术沙龙展”特设中国展区,而这一世人瞩目的焦点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宋冬领衔呈现,上演了一出属于中国的流动盛宴。
宋冬的作品包含架上绘画、影像、装置,并渗入进时尚设计之中,其核心或说贯穿不同作品之间的是关键因素在于丰富多彩的色块图像,在二维平面中,宋冬将重叠交错的颜色和块面碰撞冲击在一起,孕育出颇具节奏感的画面,这一兼备西方的材料工具和东方的晕染扩散的组合,使其作品具有无限延展和任意组合的特性。画面中的颜色好似流动一般,因而他创造的图像可以超越画框的范围,渗透进装置、影像,并通过与日常用品的结合而融入到生活之中,这是艺术家宋冬不断坚持尝试的融合之道。而将图像扩延至各类媒介,展示其流动的力量,这从宋冬近几年的展览路径便可窥见一斑。
2017年,宋冬在巴黎举办了自己的个人首展,以画作为主,兼有一些画面图案组成的丝巾、幕帘所构筑的装置作品。2018年,宋冬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了国内的首展,通过互动影像和装置讲述了一幅画面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同年,宋冬在欧洲展开巡展,通过香薰烟雾来表现ODI画面的弥漫和流动。其后,宋冬同法国著名高定设计师史蒂芬·罗兰合作,将其理念融入到了顶级服装设计之中,并在去年和今年的两次罗兰高定时装秀专场中得到充分的演绎。而本次法国国家美协主办的艺术沙龙展上,宋冬与合作者一同带来了全新的五组作品《黄河》《LA FLUIDITé》《Celadon -雪拉同》《苗绣》《民族》,流动和融合仍是这些作品共通的主调。
在这次盛会中,中科院视觉工业基地(CCVI)与艺术家宋冬合作,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前沿视觉技术的几项代表作品带去法国,在巴黎卢浮宫呈现科学与艺术的视觉盛宴,同时也向世界领域展现中国力量,呈现中国魅力。
《黄河》这件作品以4×15米纱幕投影为展现形式,将100年的黄河水文数据通过可视化呈现,配以中国名曲《黄河颂》,为观者带来音乐可视化数字艺术作品的全新观感。
《黄河》以中国神话中的图腾四象为视觉创意元素,依托计算机粒子特效技术,创新传统水墨风格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对经典钢琴协奏曲《黄河颂》进行了全新演绎。
影片结合音乐内在情绪实现意象化影像的自由舞蹈,将音乐的意境借由抽象的画面语言拓展为更丰富的审美表现,使观众在音乐情绪的激荡和画面空间的延展中,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水墨晕染开的艺境中,时空交融为一体,音画弥合而为一。因而《黄河》也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了装置艺术金奖。
作品运用GPU 优化渲染技术、行人动作检测技术,用线性粒子效果再现ODI绘画作品独特的流动性,同时采用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表现画作的肌理,形成了现代与传统、机械与手工的有趣对话,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性在作品中形成了微妙的张力。
当体验者进入到设备的有效区域时,通过实时检测到的体感运动信息驱动不同的实时影像特效。体验者可以通过身体的运动触发虚拟人像运动,带动粒子运动。
数以千万的密集粒子共同组成一张梦幻光影,体验者站在屏幕前,可以明确区分出自己的影像在屏幕上的区域和轮廓,挥舞手臂,绚丽的粒子随着手臂的方向、力度舞动。舞动这些粒子,舞动一场艺术,像是掌控了某种神秘力量。
中国青瓷与法国的渊源,从青瓷色彩的命名开始,清澈灵动的青色被赋予雪拉同的名字沿用至今。本次展览中的作品通过数字媒体对青瓷流动感的色彩和材质进行了崭新的呈现。
这项作品是以青瓷本身的颜色、纹理等表象内容及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作为数据主体,通过LED屏幕、投影等多媒体形式作为成像方式,运用大数据可视化作为艺术手段,搭建一处光影变幻的艺术化场景,演绎大数据汇聚集成的新型艺术化内容,呈现大数据可视化艺术。
用动态光影呈现青瓷大数据,让晦涩的工序、悠远的历史、美妙的青瓷外观以动态的形式跃然眼前,呈现融合古今、穿越古今的,独特的现代、新锐的艺术格调,以数据的姿态展现青瓷及其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古往今来,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秦汉以来,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文明在绵亘万里的丝绸之路上探索、碰撞、交流、融合,生长出璀璨多姿的文明之花。从这些精彩纷呈的文明之花中撷取英华,进行整理、归纳、借鉴、创新,以期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项作品以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羌族等六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图形为主进行调研、整理,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绎,是对中国北方丝路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发展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科学是艺术的思想源泉,艺术是科学的表述方式,成长过程中的人类通过语言、图像、文字把经探索而得的阶段性认知记录下来,模拟对象物理特征,进而成为艺术。
这项作品是对视觉工业理论的凝练和具体呈现,它用新媒体形式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拓写、重塑、再现,它以艺术的方式讲述科学,用科学的内核诠释艺术,既是一场视觉工业理论的实践也是面向大众的“科学与艺术”的启迪。
可以看出,本次展出的作品通过流动特性体现作品艺术性的同时,也深入到了对社会层面的关注之中,水文、民族、青瓷、刺绣这些作品背后的元素既有历史背景与视角,又含当代阐释跟立场,生动地完成了一次艺术对社会和历史的介入。而这也体现着宋冬的ODI艺术一以贯之的对与艺术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而ODI艺术本身就源自于对社会现实的关照。
ODI是Omni-directional intergrative的缩写,意为万象结合约束,它是指土壤颗粒间存在的一种特定的力学约束,正是这种性质让土壤可以留住水分,长出植物。国内的科研团队从植物中提炼萃取的特殊粘合剂施用于沙子中,使得沙子获取了土壤的ODI属性,具备了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一成果使得沙漠变为绿洲,不仅长出了绿色植物,还结出了玉米、土豆和西瓜等经济作物,显著改善了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宋冬作为ODI项目的成员,有感于沙漠变绿洲的鲜活力量以及同自身“艺术回到生活”理念的契合,将自己的艺术命名为ODI。他坚信,艺术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础上还须有回归生活的落地动作,才能算是完整。因此,近几年他主动让作品离开悬挂静观的姿态,与服装、鞋履、生活用具甚至高铁站、集装箱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为这些物象注入了ODI的风格和活力。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目之所及的日常周遭的美化来为纷繁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丝生机和幸福。
贯穿于展览中的另一突出特色便是对技术的运用和中国文化的展现,而这也是历次ODI展览中不断予以尝试的行动。首先技术运用暗含ODI艺术与其背后的ODI技术,从ODI艺术诞生之初,就关注先进技术的借鉴和运用,ODI艺术借助技术来扩增自己的表现维度和范围,作品的互动性也越来越强,可以跟观众有更为直接的沟通。而中国文化也是宋冬每次在海外进行展览与合作时的自带属性,无论是之前的香文化和线装书构成的装置作品,还是传统中式挎包褡裢改装为时尚T台的背包,抑或是本次展览中的青瓷、刺绣和民族图样,以及这些实在物质背后承载的中国文化和观念,都能看出宋冬对于自身文化的思考和倾向,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或是新式的理念将其进行了当代转化,我们一直在寻觅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诉说中国自己的故事,通过不断的尝试,宋冬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成都小程序开发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