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比赛那些事

自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至今, “双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之一。与之对应,国内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不断涌出,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足有百余项,且这一数字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而这些比赛中,大学生创业者是创业比赛的主力军。
大学生参赛好处自不用多言,比赛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准备参赛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对于项目而言,好项目一旦入了投资人的眼,就相当于进了投资机构、上市公司、银行、券商的“朋友圈”,项目的落地又多了一分成算。
但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创业比赛毕竟不是真正的创业,它首要的性质还是一个“比赛”。笔者结合所经历的一些案例尝试总结大学生参加这类比赛的经验教训,也对大学生创业者提出一些建议。
2018年10月13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厦门大学举行。 视觉中国供图
无论比赛节目级别高低,参加创业比赛是为了展示创意或感受竞争环境,同时也让自己的创意想法或创业项目得到一定程度的检验。
可惜每个人参加比赛的初衷并不如一,有的是看重创业比赛的名声去参赛;有的是觉得创业比赛获奖可以让自己的简历显得漂亮,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还有的觉得丰富的课外经历有利于申请国外高校奖学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就失去了创业者的初心,也违背了创业比赛这样一种活动形式的初衷。
笔者见过有创意阶段的项目计划书,其中创意团队成员就有十几名,每个团队成员的分工也不明确,显然很多人就是专门冲着得奖去的,真正核心的成员也就是三四个人。其余的人只为了挣得一份“名头”。
还有人参赛就是奔着奖金去的。据说有的学生项目就是参赛专业户,每年参加几十次创业比赛,各种奖金费用加在一起,也可以收入十几万元;甚至有的初创企业,专门组织学生团队,工作任务就是让他们以公司名义去参加各类创业比赛,每次参赛不过就是换个团队名称或项目“花名”,学生团队的工资从奖金中提成。据说有的团队所获参赛奖金比真正在运营的项目团队的利润还多,还能在简历上大书特书一笔。于是,国内创业比赛当中已经诞生了一批所谓的“参赛专业户”。
另一方面,比赛举办者的初衷也应该是基于发现优秀项目、奖励种子选手,而不应被各种场外因素干扰、丧失举办比赛引领创新、带动创业的初心,不应过度渲染奖金、求职等外部利益去诱导参赛者。
别把比赛失利当成创业失败。有的评委不看好项目,但并不代表这个项目不行。大多数创业比赛都不可能覆盖所有参赛项目的行业,或主办方也很难对创投行业各个环节都有涉猎,很多评委甚至都不是专业投资人。即使是专业投资人,也有各自相对熟悉或专攻的投资阶段和投资领域。更要命的是,每个评委对比赛项目的了解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比赛开始之后的10几分钟,要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这个项目本身就很难,对以往的投资经验和专业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担任创业比赛的评委其实是一项难度很高、专业性很强的任务,一些没接触过早期项目或大学创业教育的金融投资界人士都无法胜任,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大多数创业比赛都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如果在创业比赛中因为某位评委的否定或某个环节的失利就灰心丧气则大可不必,可以在场外继续把创业想法以及计划书再找相关专业人士寻求意见。


另一方面,也不可把创业比赛的成绩等同于创业成功。创业比赛能够获奖,也并不代表你的项目走向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创业过程是一个极其艰辛、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项目的实效性话题性或媒体效果等因素有时完全超越了比赛本身,但创业可是必须通过真刀真枪才能干出来的。在大学校园里的比赛场上,笔者见过太多太多创意想法完全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但由于比赛特殊的竞争性设计,越是脑洞大开、越是超出想象甚至团队成员自带的一些故事性因素越能够博得眼球、获得关注,但这样的选拔过程往往忽略了创意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转化能力等等。
近期,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发生:有个获得过据说是最高级别创业比赛金奖的学生项目,融资时因为财务造假在最后阶段被VC投委会否决了。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这个项目曾经以短期内获得正向现金流、财务数据非常漂亮而获得了很多评委的青睐,现场就有几家投资基金对公司表达了想要投资的意向,最后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比赛之后,接触了几家投资人之后,学生团队选择了一家投资条款最优厚、投资方向上也最能契合的基金。进入尽调阶段之后,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基金的财务审计发现在比赛中提供的销售额有很大的出入,一些计为应收款的账目离实现收入还有很远的距离,可以说水分很大。甚至在比赛时宣称的、在业内很知名的一些大客户根本就与这家公司不存在实质性的业务,就算有也就是一些口头上、意向上的合作。原来,学生在指导老师的鼓励和默许下,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夸大和美化,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名次而已。对这样的尽调结果,投委会认为如果在这个阶段都不能坚持诚信,虽然项目质量还不错,但谁也不敢保证投后管理的稳定和有效,一致决定否掉整个项目的投资。所以,不以恶小而之的道理在创业比赛当中同样适用,一旦进入商业领域就不要以为过往的小事可以随意掩人耳目,更何况是在令人瞩目的比赛场上。
创投圈子其实并不大,聚焦于某个领域的投资人之间交流也很容易,坏事很容易就传遍了。在任何一个环节,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还有之前提起为了装饰简历去参赛的那类同学,让我想到最近看到一位我非常尊敬的知名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她在文中说,一位简历上看来非常优秀的同学申请了她的研究生。简历还显示这位同学在一项著名的创业比赛中获得过奖项。毕竟获奖的是所在专业领域的创业项目,教授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重点对其进行了面试。但在回答的时候,该同学尤其对所谓的参赛项目并不是很了解,而对于他自己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回答不上来。最后教授综合他面试的表现认为,这个孩子专业基础非常薄弱,但简历上显示的各类专业竞赛包括创业比赛获奖确实又是真的,最终决定还是没有录取他。其实对这种情况笔者是见得比较多的,当下这种“挂名”参赛的选手在很多以大学生为主的创业比赛里面比比皆是,大学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天堂,创业比赛更不要因此而变得更加功利。
餐饮加盟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