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 “冲冠一改为红颜”——港交所IPO制度改革收效良好,前三季挂牌公司募资1339 亿港元,会否跟阿里“再续前缘”?

今天的港交所和阿里,会否重复“昨天的故事”?

“阿里是否会赴港上市”成为近段时间来许多市场人士的关注点。截至证事听发稿,阿里和港交所未对此消息公开确认。

根据公开资料,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3年,阿里曾与港交所就上市事宜有过多次斡旋,港交所当时被认为可能同意阿里巴巴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

“对于香港而言,丢掉一两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丢掉整整一代创新型科技公司就是一件大事。”李小加曾于2013年如此表示。

近些年来,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代表性企业之一。11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季度业绩。截至2019年9月底,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市场的移动月活跃用户较6月底增长3000万,达到7.85亿。

缘何当年阿里远赴美国?这背后,港交所彼时的上市规则被认为是关键因素之一。2018年,港交所推动了20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等内容。

而除了阿里以外,在新的上市制度的推动下,港交所近年来也吸引了小米、美团点评等内地新经济企业。

前三季挂牌108家公司募资1339亿港元

港交所近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19年首三季有108家公司赴香港上市,总集资额达1339亿港元。

11月8日,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证事听表示,近年来,港交所积极通过制度变革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吸引了一批相关企业赴港上市。

“阿里最早想到港交所上市,但是由于它特殊的股权结构安排,也就是AB股制,当时港交所还是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所以去了美国市场”,桂浩明分析。

在错失阿里后,港交所于去年修改了上市规则。2018年4月30日,为拓宽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订的《上市规则》条文生效。新的《上市规则》允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以及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

11月8日,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证事听表示,通过上述改革,港交所上市规则的包容性提高,目前已收到良好效果。

港交所数据显示,新规生效的一年间,香港交易所已迎来40家新经济公司上市(当中包括9家生物科技公司和2家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融资额累计约1504亿港元,占此期间香港集资金额逾五成。

自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共筹集535亿港元,其中包括9家根据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筹集资金268亿港元。

此外,去年7月9日,小米成功在港上市,成为了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创造了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科技股IPO,以及当时历史上全球第三大科技股IPO;去年9月20日,美团点评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内地新经济企业得到更多选择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事听表示,一些新经济公司选择在港股上市,说明港股市场相应的规则制度能够适应这些新经济企业的需要。吸引更多的新经济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也是港交所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优化新股发行机制方面,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于今年5月表示,上市委员会已设立专门小组来全面检讨新股上市及发行流程,他们将从上市前投资、“重复申请”、基石投资者、新股回拨机制、配售指引、定价机制的灵活性等六个方面全面探讨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及上市程序是否有改善的空间。此外,有关方面也在研究如何缩短新股发行结算周期,让市场的定价功能更真实地反应市场环境。

桂浩明表示,港交所在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能够给内地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相关的经验和借鉴。

“港交所改革的同时,科创板也落地了,也同样对新经济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展望未来,潘向东表示,港交所与科创板为内地新经济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属性、需求选择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333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