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是一场非常正式的商业会面,面试官和候选人一问一答,通过信息交换获得“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的结论。所以面试本质上是一个面试官收集情报,验证结论的过程。
面试流程
我个人作为面试官的面试流程,会分为自我介绍,工作履历交流,开放问题交流,候选人提问,表现记录,特殊设计(可选)几个部分进行。
1.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用来在面试官树立第一印象的,简明扼要地说出你的特质。
你曾经完成公司的商业化目标,还是擅长处理复杂业务问题,还是执行力强。总归要有关键词作为重点。很多候选人的自我介绍都是不合格的,不但缺少重点还有很多场外信息。
自我介绍就是考察候选人抓重点的能力。自我介绍不过关,在后面环节还没有亮眼表现就很难有机会了。
2. 工作履历交流
【经历的真实性】
- 介绍产品线、业务线、项目基本情况「考察对宏观层面的把握」
- 在项目中的角色,主导者还是打酱油的「初步考察目前的能力区间」
- 遇见了哪些问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能力深度】
深度,主要是围绕项目经历与成绩展开,我结合一个案例会更加清晰,比如:
- 负责重新设计了xx小程序的核心业务流程,穿透率提升了xx
- 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让用户量从x增长到y
第一点我会询问以下问题:
- 为什么重新设计核心业务流程「考察问题定位能力」
- 能否手绘两个版本的方案的线框图,复述思考过程「考察方案设计能力,表达能力」
- 推进过程遇见的困难「考察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点我会问询以下问题:
- 新增用户的健康度指标是什么「考察成绩的可衡量指标,专有名词的理解深度」
- 是否有外部资源支持「考察资源协调能力,是靠权利还是靠其他」
- 完成时间如何缩短到一个月内「考察结果放量能力」
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通用性问题,如:
- 达成目标做了哪些工作?意义是什么?如何评估「考察基础技能」
- 和你的上级出现分歧时如何处理?「考察执行力」
- 如果有机会复盘此项目,你会怎么做?「考察复盘和总结能力」
- 最近有哪些数据方面的洞察?怎么发现的?结论是什么?「考察基础技能」
- 工作日的工作事项与时间安排「考察基础技能,对职业的理解深度」
【职业态度】
这部分主要询问每份工作离职的原因,比如:
- 职业理想是什么,决策来源是什么「考察时关心短期利益,还是长线发展」
- 与上级/同级/下级的关系如何,共事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发生过哪些冲突「考察做事风格,是否成熟」
工作履历的交流是面试环节里第一重要的环节,是候选人60%工作能力的体现。这部分我至少花30min以上的时间。并且我会使用「疑罪从有」的逻辑来发问
,即我假设这件事候选人是酱油角色,他需要通过表达向我证明这件事和自己的相关性。一些行业内已经很成熟的方案我也会假装自己不懂,此时我会黑着脸不带任何表情,直视候选人双眼进行连续发问。刻意制造冲突和压力,观察候选人更真实的表现。
3. 开放问题交流
纯粹的交流环节,相对于前部分着重点从“事”转移到“人”上,考察候选人的价值观,软素质等。开放问题列表如下:
- 最近用哪个新的 App,讲讲这个 App 的特点、逻辑、细节、模式等等 「考察好奇心、场景还原能力,对产品完整流程的理解」
- 你认为面试岗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考察学习能力,对职业理解的深度」
- 介绍一位你认识或者知道的榜样,他的特质,被人铭记的原因。「PM说张小龙,马化腾的都踢了」
- 你有哪些长期保持的兴趣爱好,有哪些感悟?「考察对自身的认知程度,以及洞察能力」
- 怎么看待热点事件(垃圾分类)?「考察是否关注日常」
如果你发现在某个环节候选人已经完全乱了阵脚,你可以问如下几个问题调节下气氛,如:
- 想成为复联里哪个英雄?
- 斑马身上是颜色面积哪个占比更大?
- 如果你有向全世界讲话的机会,你准备跟年轻人们说什么?
开放问题是一定没有标准答案的,这部分主要考察个人爱好,职业性,价值观等。作为一名好的职场人,首先得是一名“好”的人。至于这个“好”的解读,各花入个眼,面试官自己把握即可。对于转岗的同学和应届生同学,我会更关注这部分的交流,这个环节我至少跟候选人交流20min。
4. 候选人提问
一般在面试结尾我都会给候选人发问的机会,提一个好问题绝对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不过我收到的问题大都集中在薪资,福利上。
5. 表现记录
徐州英才网提供徐州最新招聘信息,每日更新最新徐州人才招聘信息,找工作上徐州英才网
大多数面试官会直接把对一些反馈写到纸质简历上,或者直接写到电脑里。我个人不建议类似的方式,原因是面试过程中这些小动作会分散候选人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发挥。我个人的方法是这样的:
- 针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符号化记录,在简历首页右上角记录。
- 亮点回答,记录“+”。
- 很烂的回答,记录“-”。
- 平淡无奇的回答,什么都不记录。
- 将多个候选人简历对比,选出较优(+多-少的)的五位候选人。
- 排除掉印象不够深刻的两位候选人,留下三个简历走复试流程。
另,非常不建议使用pass的方式过滤候选人。坦诚地讲,很多面试官本身对于理想人选的标准就不够清晰。直接用pass的方式类比对象单一,缺少全盘的参考。最后往往赶鸭子上架,让一个残大哥选了一个凑合小弟。
原创文章,作者: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