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文 | 白菜&维小维

来源 | 维小维生素

“Less is more”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建筑领域提出的观点,但近些年来,这样的观点不断被用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在国内,最为广泛被人们所知的”Less is more”观点,即物品和心灵的“断舍离”。

“断舍离”向我们传达出“关注当下的自我,重新审视人和物品的关系”这样的理念。

而今天,作者将带我们重新去认识”Less is more”,同样会有“关注自我”,但是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诠释了”Less is more”的真正价值。

话不多说,和我们一起品读今天的文章吧。

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先问你一个问题:假如时间倒回至2001年9月11日,假如你在美国恐怖袭击控制的那班飞机上,你会想些什么?

想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你不在那班飞机上。

但有一个人却在。他的名字叫斯科特.索南沙因。

他和同事与恐怖分子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抗。后来,联合几名乘客一起,他们制服了恐怖分子,使得飞机最终迫降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而没有飞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毕竟也算是跟死神打过交道的人了,下飞机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特别有感慨和感悟。

于是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思想,总是更加鲜活和真实,这本书也一样。

如果你不想在死亡逼近时感叹自己并没有尽过最大努力,那就看看这本书吧,它会帮我们找到更真实的内心。

别人家的草地真的更绿吗?

这样的抱怨,总是充斥在我们身边:我没人脉,没资源,没能力,没背景,没干爹,没有钱,所以我不成功是有原因的。

嗯,兄弟,你并不是一事无成,最起码你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真的有点B数。放心,这一点,你还是值得被肯定的。

但是,我可以肯定,绝对不止一人这样想。

你会羡慕别人一毕业就不用住地下室,可以直接去父母的分公司上班;

不用纠结出门骑摩拜或坐出租,因为人家直接开车上班;

羡慕别人可以随时随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你连飞机票都不舍得。

你总是和比你优秀比你有钱的人对比,却全然忘记自己拥有的优秀资源。

你忘记了,你有985/211毕业证,专业的技能,健康的父母,温暖的小蜗居。而你有了那么多,却还是在羡慕别人。

这就是典型的追逐心态。一句话总结:别人家的草地总是更绿。

在追逐心态里面,你很容易陷入怪圈,受到其他人拥有或者渴望拥有的某些东西的影响,索性自己也去追求这些东西。

于是渐渐地,我们会不断地想要他人所拥有的东西,不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在心理学中,这叫做“功能固着”

短期来看,追逐或许可以带来某些短期的刺激。但从长期来看,追逐会让人变得不满足、不自信,继而一事无成。

追逐者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责怪。

责怪老天没有掉下来足够的资源;

责怪世界欠你一个亿万富翁的老爹;

责怪时代总是抛弃你并且给你翻了一个白眼。

追逐心态更可怕的,是盲目地将自己的能力放大到无限。直到你手上的泡沫“嘭”的一声炸了你一脸。

Pets.com是一个这样疯狂追逐的典型代表。

它在运营的第一年,就在广告上面投入了1200万美元,经过两年的挥霍,他们花了近3亿美元。而公司呢,一开始疯狂投入的时候收入剧增,到后来因为没有持续的商业模式,一落千丈。

结果,这家公司在短短268天里面,从11美元跌到22美分,直接走上了清算的命运。

追求更多,也许是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向往财务自由的人最大的欲望。

然而,一个人如果用错配的能力去追逐错配的目标,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而跳出这种“比较思维”,用更理性的方式审视自我,就是作者所倡导的“延展”。

正因为局限,才有更多可能

先给大家看一幅画作:

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发现了吗?这幅画没有一条直线,全部是字母组成的点图。

你能想象,一个画家从来画不了一条直线吗?

没错,这是著名艺术家菲尔.汉森的作品。而他,是一名永久性神经损伤、根本无法拿笔画一条直线的病人。

年幼的菲尔.汉森是一名天资聪颖喜欢点彩画的少年,可是高中之后他的右手出现持续震颤的情况,被诊断为永久性神经损伤。

怎么办呢?艺术家的梦想,看上去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

他开始逼视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于是,他开创了用自己颤抖的手绘画的新方法。他用50个星巴克咖啡杯和一支8毛钱的铅笔创作了一个好评如潮的男孩画像Daudi。

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他也创造了全球第一个“点画画法”,直接用点的方式组成一幅画:

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他还用胸腔当画布,沿着身子画了几幅画,然后以照片的形式做了一场展览。

这是我见过对“Less is more”最好的解释了

他被选定为第51届格莱美奖的官方艺术家。

“限制条件真的可以促进创新”——这就是菲尔.汉森用人生给我们写出来的箴言。

有时候,不完美不是一个遗憾,甚至还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斯托克斯指出,与其说创造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倒不如说是一种心态——局限能促使我们以更加有创造性。

用“延展”的心态去思考,局限也能让我们出类拔萃。

节俭居然能带来好运

Less is more,以少为多,这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建筑领域提出的观点。

而在延展思维里,却正好是个最简洁的解释。

Fastenal公司的创始人鲍勃是美国最为成功的人之一,但他也被评为美国最节俭的CEO。

鲍勃说,他的成功秘诀和大多数《财富》1000强排行榜上的高管截然不同。

他无论做什么都尽量选择最便宜的。住便宜旅馆,吃麦当劳超值套餐,与此同时,他向全公司灌输节俭理念。他说:“不浪费东西,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以身作则,推行节俭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用很少的资源做出更多的成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公司在控制成本目标的同时,也预留了充足的资金犒赏员工。

想一想,老板也不睡5星级酒店了,也不吃豪华大餐了,把钱省下来给你发奖金,你高兴不高兴?工作卖力不卖力?

答案显而易见。

因为节俭,鲍勃科尔林带领团队创造了自己的财富和好运。

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系列节俭的人们进行调查,发现三条规律:

  • 节俭的人更注重长期目标而非短期享乐。
  • 节俭的人会重复利用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买更多东西。
  • 节俭的人不太受传统惯例的制约,避免走向疯狂的追逐之路。

节俭本质上能帮我们摆脱“资源永远不够用”的幻觉。

更深刻地说,它让我们看到自己拥有的,其实已经很多。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

这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特别爱用的,教育他学生的一句话。

而这句话,问进了我们的内心——我们总是忽略现有,追逐比较,渴求更多不可企及也不切实际的资源。

痛苦,都是比出来的。

无他,那些流量文比较的对象,不是摩拜胡玮炜,就是滴滴程维。这些无谓的比较只不过给你一种幻觉: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连窗户都封死了?

事实上,并没有。

我们只是把自己牢牢所在传统的局限内,看不到其他可能。

尼采也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时代其实不是要抛弃你,而是你还没数清楚自己有什么去匹配、去追上这个时代。用“延展思维”看看,你其实还是拥有挺多的,不是吗?

– The End –

原创文章,作者:董 宝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866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