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天空湛蓝,树叶渐成金黄,气温也不太冷。这个季节动动物也都很好看。秋季的候鸟过境自不必说,北京动物园里也多了各种悦目的小景致。
例如,鸳鸯们跳上岸边的树枝,在一片金灿灿的黄叶中抖动翅膀。它们本来就是树鸭,会在树洞里作巢。上个树真是毫无压力。
四川山区来的四川羚牛,终于摆脱了暑气。它们身上的长毛终于不是累赘了。这些大家伙似乎是活跃了很多,闹闹腾腾的顺着园方制造的木桥上了房顶,玩闹着打了起来。这不是发情季节,打斗并不凶。只见它们也就是虚张声势,装作很凶的怼怼同伴,怼怼乌鸦。
在它们的背后,还是一片金黄。
说到毛,很多小兽在入冬前都会换装备。它们会拼命吃吃吃,通过脂肪增加抗寒的能力;还会换上更长更密的冬毛。这些小兽会变得更圆软。它们也进入了最好看的季节。
不信我们来看这只小赤狐,它真是毛~fur~fur~
想多看看这些小家伙,北京动物园的犬科动物馆北面、小熊猫馆旁边的一片新的小兽区是个好地方。这片新笼舍是一个多月月前刚搞好的,黄喉貂、沙狐、赤狐、银狐、貉、果子狸等一批小兽都搬了过来。
这片园区中的大明星,自然是黄喉貂。黄喉貂是种分布得巨广的大型鼬科动物,从中国东北一直间断分布到爪哇。可以说适应力超强了。
吼!超强!
黄喉貂叫“黄喉”,是因为它的喉咙那儿有一片黄毛。这和火锅里的黄喉没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体长可达五六十厘米,重可达十多斤。这在整个鼬科都算是特别大的了。加上集小群的特性和鼬科特有的高战斗力,这些不小的小家伙在很多缺乏顶级掠食者的地方都是一霸。在四川,就有人拍到过2只黄喉貂追猎毛冠鹿。要知道,毛冠鹿的体重可达黄喉貂的五六倍还不止。
这种可爱的小恶魔主要在地面上捕猎,但同样喜欢在树上活动。我在俄罗斯的三个动物园里都见过黄喉貂。他们的笼舍面积都不算很大,但都利用较为复杂的爬架,让黄喉貂能够上蹿下跳,这样空间的利用率就更高。
这座笼舍的地面,被铺上了树皮碎渣做成的垫层,还有一条水坑。地面之上,有原木制作的爬架、能够转动的丰容玩具。最有意思的上面这个开放式的铁丝笼。这种结构,倒是更常见于饲养松鼠的展区,通过这样的笼子能够让松鼠们在不跑掉的情况下穿行于树木之间,扩大的活动区域,也让展示变得丰富。北动黄喉貂的这个铁丝笼,能作为黄喉貂的上层活动区域。我没有数,但感觉黄喉貂使用这个铁丝笼的几率并不低。
和北动老的黄喉貂展区相比,这个新展区好了不止一星半点。我唯一想嘀咕的,是这个三面玻璃头顶铁丝网的外场在夏天会很热,那时铁丝笼可能会比较烫,大概会有影响。不过即便有这个问题,也不是难解决的事儿。
黄喉貂隔壁的狐獴展区也特别有意思。它们的展区里有个不小的本杰士堆。所谓本杰士堆,是用石块、木头、树枝堆起来的一个堆,再往里面填上土,放进草籽,就成了一个可以让动物(包括野鼠、野鸟)躲避、栖身的场所。堆里长出来的草,也能丰富食草动物的食物。这是一种能让动物园里的环境丰富许多的利器。
狐獴的这个本杰士堆呢,堆得特别像印第安人的帐篷,是个圆锥形的,下面还有个开口。于是,狐獴能够躲进去。狐獴这种群居动物还有个习性:它们的群体里,常有个个体会在比较高的地方放哨。这个展区最高的地方在哪儿呢?本杰士堆的顶上。于是,老有只狐獴跑到堆顶上,直起身子观察四周。看完了,得下来吧。这些狐獴不是很会爬树,于是小心谨慎的往下挪了几步,然后心一横,“噔噔”两下跃了下来,平地上往前又跳了好几步才停住。
狐獴的地盘,地上全是坑,土里的管子。这不是动物园偷懒没整好地,是动物的天性使然。这种小动物特别喜欢挖洞,在地里能翻到食物,打出来的通道还能当家用。看这些小家伙打洞,其实都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儿。狐獴打洞的时候,小腿蹬得特别快,碎土、砂石粘在毛发表面,似乎不会落到更深处,然后抖一抖就全掉了。
在动物园里,小兽常常是被忽视的一群。它们没有熊猫的知名度,老虎、狮子的威风,但因为饲养成本低、好获得,各种动物园里都会养上不少小兽。很多动物园的小兽展区,那是又小又单调,形同监狱。
但如果动物园能够用心提升小兽的饲养、展示水平,给它们一个较为丰富的环境,小兽们会活跃的创造出很多乐趣。不信?来北动看看这些小兽吧。
http://www.creasolgroup.com
本文来自,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老铁博客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