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平安普惠担保”)在一起与借款人追偿权纠纷的民事判决书中,被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为“行为涉嫌经济犯罪”一事持续发酵。
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目前平安集团内部已经组织人员全力解决此事。
在某投诉平台,借款人关于平安普惠担保的贷款业务投诉,大部分指向平安普惠担保在提供小额贷款的同时绑定高额的保险费或担保费,从而导致担保费、保险费等其他额外费用可能高过贷款利息的现象。
新增贷款增速下滑
平安普惠业务集群是平安集团内部主打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主营个人小额贷款业务。在股权设置上,平安集团通过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开曼)的子公司融熠有限公司(香港)(下称“融熠公司”)进行持股。
该业务集群集团诞生于2015年6月,最初是整合了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三个模块。
截至目前,在平安普惠业务集群内,囊括3家小贷公司、3家担保公司、1家保理公司、1家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其中,放贷的主要功能由3家小贷公司完成。
在平安普惠业务集群成立初期,除了个人贷款,还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在渠道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之后随着业务的持续推进,砍掉了中小企业贷款,关闭了线下门店,从而变为全线上经营个人贷款业务。
在2015年~2016年两年间,平安普惠业务集群在平安年报中曾单独披露业绩情况,但自2017年之后,便以陆金所内其他业务一起披露业务。
而从历年数据可以看到,在平安普惠业务集群诞生的前两年时间里,基本以每年约1000亿元新增贷款的速度推进,但自2018年起,其新增贷款增速开始下滑。
中国平安年报显示,2015年,平安普惠金融业务的新增贷款量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60%,线下贷款及服务门店达552家;2016年三季度,平安普惠业务集群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其贷款余额已突破1200亿元,累计有1600万名用户数据,是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商。
2016年末,数据显示,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达到1466.40亿元;截至2017年末,贷款余额2884.34亿元,较年初增长96.7%;而截至2018年末,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3750.06亿元,较年初增长30.0%,30天以上逾期率为2.3%;截至2019年6月30日,管理贷款余额4078.55亿元,仅较年初增长8.8%;30天以上逾期率为2.2%。
贷款之外的“附加项目”
除了新增贷款增速有所放缓外,随着业务的扩张,平安普惠业务的投诉量也开始上升,根据聚投诉数据统计,涉及平安普惠的投诉量为8415,解决量为1772,解决率为21.06%。
就具体投诉内容来看,借款人对于贷款本身并无异议,而是主要聚焦于贷款的“附加项目”,比如,一位借款人投诉称,利息加上服务费和保险费高于本金的一半;另一位借款人投诉称,还款时才发现每期都有保险费、服务费,且在借款时并没有见过保单。
而在涉及平安普惠的多份判决书中也同样显示了上述“附加费用”。
比如,在一份判决书中,一位客户在平安普惠小贷借款100万元,还款方式为36期等额本息,借款利率为年利率9.2%,借款人每月还款31892.9元,月保险费1000元,月服务费3000元,算下来,100万元的贷款,利息14.8万元,而保险费+服务费却达到了14.4万元,与贷款利息不相上下。
在此次平安普惠担保被判定“行为涉嫌经济犯罪”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李福春追偿权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中,借款人与平安小贷签订的借款利息为23520元,而前期服务费+担保费+管理费等附加费用却达到了31080元。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dongshu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oke.6ke.com.cn/?p=3049